“大数据”全在于发现和理解信息内容及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然而直到最近,我们对此似乎还是难以把握。IBM的资深“大数据”专家杰夫-乔纳斯(JeffJonas)提出要让数据“说话”。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听起来很平常。人们使用数据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无论是日常进行的大量非正式观察,还是过去几个世纪里在专业层面上用高级算法进行的量化研究,都与数据有关。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人们能够在瞬间处理成千上万的数据。但当我们谈论能“说话”的数据时,我们指的远远不止这些。
实际上,大数据与三个重大的思维转变有关,这三个转变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首先,要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数据样本。
其次,我们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
最后,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
大数据带来的变化: 利用所有的数据,而不再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数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准确分析大量数据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过去,因为记录、储存和分析数据的工具不够好,我们只能收集少量数据进行分析,这让我们一度很苦恼。为了让分析变得简单,我们会把数据量缩减到最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省:我们把与数据交流的困难看成是自然的,而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当时技术条件下的一种人为的限制。如今,技术条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虽然人类可以处理的数据依然是有限的,也永远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已经大大地增加,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
在某些方面,我们依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拥有了能够收集和处理更大规模数据的能力。我们还是在信息匮乏的假设下做很多事情,建立很多机构组织。我们假定自己只能收集到少量信息,结果就真的如此了。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甚至发展了一些使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的技术。别忘了,统计学的一个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尽可能重大的发现。事实上,我们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在我们的制度、处理过程和激励机制中尽可能地减少数据的使用。为了理解大数据时代的转变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一下过去。
上一篇:预测,大数据的核心
下一篇:SQL语言与数据库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