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各地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这些天,在云南怒江的阿打村,由当地干部组成的15支“背包工作队”,每天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峡谷间穿行,他们要动员村里仍住在山上的群众搬迁。
阿打村所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全村1488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可村民们对安置政策不理解,观望的人居多。
81岁的恰玛付老人就不同意搬,她怕搬出世代生活的大山会不适应。“背包队员”给老人一遍遍讲政策、算经济账,直到老人打消顾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为了让搬下来的群众能就业,怒江75个易地安置点都引进龙头企业,把“扶贫车间”办在群众家门口。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深度贫困县新疆皮山,这几天,肉孜买买提家又进了一批兔子,这是他去年以来养的第八批兔子了。
依提帕克村有1377人,像肉孜买买提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87人。全村人均不到一亩地,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皮山县瞄准了生长快、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肉兔养殖。
一方面皮山县引进龙头企业建成养殖示范基地,一方面县里给贫困户免费发兔笼、贴补助,就这样,肉孜买买提成了村里第一批肉兔养殖户。产业带动就业,如今皮山县8000多户靠兔子养殖平均增收1万多元,有近500名村民在养殖示范基地当上了工人。未来,皮山县还将在兔产业上投入扶贫资金2.2亿元。
脱贫攻坚战在52个深度贫困县全面展开。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广西隆林么基村,老百姓最近正忙着种桑养蚕。么基村2623人,主要生活着苗、彝、仡佬三个少数民族。
但是,么基村的产业发展之路并不顺利。尽管种桑养蚕“短平快”,但长期种植玉米的仡佬族群众开始却并不愿意。
同时,当地按照种桑每亩补贴1800元,每户最高不高于1.5万元的标准“多做多补、不做不补”。慢慢地,群众看见了收益,胆子也大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
这为隆林县的脱贫明晰了思路。除了实施贫困户、产业园区、村集体经济、资金保障“四个到位”外,还重点对桑蚕、油茶等特色产业提高补助标准。今年,当地还计划投入1.2亿多元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