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机动车、驾驶人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烟台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进一步缓解。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9年度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烟台市交通拥堵指数缓解程度排名全国第5,交通健康指数排名全国第9,比2018年提升6位。
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区治拥堵保畅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公安交警、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城管、宣传等部门、各区政府、管委,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要求,密切配合、全力攻坚,积极推动堵点治理,市区道路通行状况持续改善。
多点综合施策,积极推进治堵民生工程
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区治拥堵保畅通工作,将其列为“三重”工作和重点民生事项强力推动。市委书记张术平做出专门批示,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靠上抓、现场看,尽快形成工作意见,尽快付诸实施,尽快见到成效”,并在不同场合多次过问治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烟台市政府调整了治堵工作领导小组,市长陈飞任组长,分管城建、交通和公安交警的副市长为副组长,下设7个工作组,分兵把口推进各项工作。陈飞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治拥堵保畅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城乡规划委员会执委会等会议,专门研究市区治拥堵保畅通中长期行动计划和重点交通堵点治理等工作,指出要加快推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综合治理交通拥堵,做好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统筹推进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停车场建设和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实行标本兼治,确保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市区交通有一个大的提升,让市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更好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按照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及各区政府,各司其职,狠抓落实,集中组织攻坚,强力推进各项治理任务。
市区治拥堵保畅通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领导小组要求,组织编制了《烟台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专项规划》《烟台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市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完成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综合交通调查及数据库系统建设,为交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协调市住建、交通、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市区治拥堵保畅通2019-2020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治堵任务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规可循;期间,梳理了市区交通拥堵最严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10处地段或点位,按照“一点一策”“一路一策”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市区十大交通堵点治理工作方案》,逐个优化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组织市城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交警支队、烟台港集团、大悦城等单位,多次到毓璜顶医院、大悦城、万达广场周边、老城区、住宅小区及主次干道路口等处实地办公,现场解决公共停车场、右转弯匝道和断头路等建设等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市区治拥堵保畅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将治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司其职,狠抓落实,定期研究资金筹措、违建拆迁、道路建设整治、交通组织等工作,强力推进治理任务,形成了市、区两级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大治堵工作格局。
转变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城市交通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采取系统化、科学化的治理措施,由点到线、由线到片,全面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城市拥堵状况逐步改善。
(一)“点”上精准发力破解堵点痛点。围绕市区10大堵点、10大交通违法高发点、10大事故多发点治理,在学校方面,组织实施了校园周边停车管理新政,小学门前禁止占路停车,中学、寄宿制学校门前车辆即停即走,严禁长时间停放,共施划禁停区24处、清除停车位120个,查处校园周边违法停车800余起、劝离车辆5000余辆;在芝罘中学东侧新增一处停车场,有效缓解了接送学生车辆停车难问题;将89处学校门前全天限速调整为时段限速,在55所主次干道两侧的中小学、幼儿园门前施划了震动减速带,实施“一校一策”,采取禁停、限停等措施,学校门前交通秩序得到改善。
医院方面,重点加强了毓璜顶医院周边拥堵治理,针对门诊楼北侧行人过街流量巨大,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冲突严重,通行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问题,协调医院一方面对外开放了西院100个地上停车位,另一方面,租用北侧毓秀家园244个停车位,将部分员工车辆从地下停车场移出,腾出车位供就诊车辆停放;协调对地下停车场内部护栏设置、通行线路、出入口等进行优化,顺畅出入,提高了车位利用率;加强了毓东路二中至毓璜顶小学路段限时停车管理,严查违法停车。
商场方面,采取路段定人、定责机制,细化区域范围、层层分解任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采用巡逻管控、集中整治等形式,加大对大型商场周边车辆违法乱停的处罚力度和源头管理。同时,将重点勤务时段紧密契合商场营业时间,将工作重点向双休日或重大节日倾斜,确保商圈客源活跃期间道路通畅有序。
其他点位方面,采取可变车道、路口禁左、停止线前移等微畅通措施,对71个路口实施渠化改造,18个路口新增直待行区及“一拖二”左转待转区,施划交通标线16.8万平方米,调整新增交通标志910面,增设机非隔离设施、行人隔离护栏6000余米,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比如,在幸福丰达加油站处推出全市首条右侧调头车道,左转调头车辆通行效率提升30%,违法率下降到10%以下,事故率下降50%。再如,在南大街与大海阳路交叉口南口增设2条左转和2条直行待行区,西口增设1条“一拖二”左转待转区和4条直行待行区,这9条新增待行区平均每个信号周期能多通过25-30辆小型汽车,路口每小时能多通过640-770辆小型车;另外,对斜交、多路、形状不规则等十大畸形路口进行了优化调整,在进出口车道轨迹不明确的车道设置路口导向线,增加路名辅助标志,在进口车道设置路名文字标识,辅助车辆行驶和转向;依托E路行、交管12123等手机客户端,日均快处快赔轻微交通事故60余起,实现了轻微事故远程定责、实时定损、快速撤离,防止形成新的堵点。
(二)“线”上协调联动提高通行效率。为从管理上缓解这些道路当前存在的立体交通少、平面交叉严重等问题,组织开展了重点路段提速工程,细化工作日、节假日和早晚高峰、平峰、夜间等时段交通信号配时方案,对10条主干路进行绿波控制,对360个信号灯进行不间断智能化动态调优,降低了行车延误。市区高峰期按照“缓进快出”的原则,在入城节点路口实施“红波”蓄流控制,防止核心区域流量饱和倒灌。
对偶发性的交通拥堵,交警指挥中心采用“可视化调度、扁平化指挥”远程遥控,快速疏解。提高了胜利南路、滨海西路限速值,通行效能大幅提升;不断优化公交线网,调整优化公交线路45条,截至目前,市区共有公交线路167条、公交车辆2165部,客运量2.67亿人次,同比增长4%,公交分担率达到20.6%;在山海路、青年南路、幸福南路、芝罘屯路、通世南路等5条道路施划了公交专用道。
(三)“片”上综合施策优化交通环境。优化流量调配。调整货车限行区域与时间,减少市区交通总量。提高市区部分主干路及隧道限速值,将89所学校门前全天限速调整为时段限速,快速疏解重点区域交通流。秉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推出电子驾驶证、货车电子通行证、违法处理等140余项网办业务;开通200余家社会代办服务机构,网上办、就近办,个体机动车交通出行率有效降低。如,毓璜顶医院区片,优化了乐山里交通组织,在毓东路实行晚18时至次日7时道路限时停车,使区片路网通行效能提高20%。
“一元公交”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为鼓励市民绿色便捷出行,市区常规公交线路全面实行“一元一票制”,烟台成为继珠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推行“一元公交”的地级市,从而使跨区公交以及长运距公交线路吸引力明显提升。以61路为例,日均客流量较往年同比增长12%;投资1.1亿元增加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市区新能源公交车总数达到1233辆,占总数的57%。充分挖掘停车资源。《烟台市停车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实施,为规范停车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进一步挖掘停车资源,在医院、学校、老旧小区周边实施弹性停车措施,既保障了道路畅通,又解决了停车难问题。结合21处老旧社区改造工作,增设停车位2000余个,在停车需求大的路段施划占路停车泊位700余个。联合城管部门清理地桩地锁800余个,清理“僵尸车”225台,还路于交通。智慧公交建设快速推进。完成 “烟台公交”APP升级,增加了拥堵路段显示功能;市区所有公交车都支持支付宝、微信以及银联“云闪付”等多种便捷支付模式,日均使用扫码乘车人数超过22万人次;建成了定制公交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营6条定制公交线路。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路网通行能力不断提高
加快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强力推进主干路、断头路、丁字路、过街设施等建设,实现大路畅通、小路能行。
(一)加快推进城市主干道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塔山南路是贯穿市区东西交通“主动脉”,横跨莱山区、芝罘区和福山区,目前工程整体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6月全线通车,建成后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市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芝罘区投入4.5亿元,实施全区路网畅通工程,新建、改扩建、修复道路25条,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破除“中梗阻”,群众出行更加畅通;莱山区投入9.5亿元,新建、续建及改造长宁路、凤凰大街、双河西路等道路16条,新增通车里程超过13公里,“八横六纵”主干路网框架全面构成,城区路网体系更加完善。
(二)持续打通断头路、丁字路,畅通微循环。贯通断头路、丁字路是改善城市“微循环”的重要一环,能有效提升市区道路通达能力。五卒山东路东侧规划路、峰山路东延、通姜路西延、创业路等4条已完工,电厂东路正按计划推进,周边路网系统一进步完善,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拓宽改造了通世路、魁玉西路等卡脖子路段,打通了北马路大悦城北侧被封堵路段,大大缓解了路口周边交通压力。
(三)组织实施3座过街天桥建设,解决人车争道问题。综合考虑人车流量、拥堵程度、使用频率、未来发展等因素,确定在市区大海阳立交桥南侧文化路农贸市场门前、西南河路与毓东路交叉口、毓璜顶医院门诊楼前修建3座人行过街天桥,缓解人车混行压力。目前,大海阳过街天桥已完成桩柱及天桥下部结构建设;万达广场过街天桥完成梯道桩位管线挖探工作,正进行下部结构施工,2020年6月底交付使用;毓璜顶医院门诊楼前人行过街天桥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60%的工程量,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四)加强公交场站和港湾式公交站点建设,解决公交车进出站影响通行问题。完成滨海路71处、观海路34处公交站亭改造建设,其中,改造港湾式公交站点77处,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到73.3%,同步加装了智能电子站牌105块,公交基础设施硬件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启用了烟台牟平旅游换乘中心、福山西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区八角公交枢纽、锦绣公交场站和牟平养马岛场站等5处大型公交场站;目前,正全力推进莱山公交调度中心及公交场站建设,已完成95%的工程量,2020年交付使用,将大大提高市区公交调度智能化水平。
强化综合执法,重拳整治交通秩序
牢固树立“良好的交通秩序是管出来的”理念,学习借鉴外地交通秩序整治经验,常态治理、严管重罚,促进通行秩序持续好转。
(一)严格执法管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一线工作法,领导带头,机关下沉,最大限度把警力压向路面,高峰站点、平峰巡线,道路不畅、岗勤不撤,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开展十大交通陋习整治行动。组建300余人的信息研判队伍,构建起重点交通违法“数据研判、情报主导、精准打击”的立体查缉新模式。深化“文明交通示范路”创建,有效改善滨海景区等周边交通秩序。2019年,六区共查处交通违法176.9万起;配合交通运输部门查扣悬挂“小红灯”车辆481辆,收缴“小红灯”1057件。为解决事故致堵,应用轻微交通事故快速理赔系统,日均快处快赔轻微交通事故60余起,快速清理突发性堵点。
(二)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整治,还路于行。针对农贸市场外溢以及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问题,全面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主要道路、节点的占道经营和占道作业违章行为,取缔占道烧烤,严格控制流动摊点,确保了市区主次干道全天无占道经营现象。市区共清理规范占道经营、流动摊点6万余处。
(三)统一规划管理,严控“马路拉链”。制定了《烟台市市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组织供电、供水、联通、广电等9家管线单位,提前申报年度挖掘计划,制定合理施工路线图,要求同一区域多家施工单位必须与道路改造、维修同步进行,减少了反复开挖;对于车流量较大的主次干道,避开上下班早晚高峰,实行错时施工,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广泛宣传引导,倡树文明交通理念
倡导社会协同共治理念,借助“声、屏、报、信、网”五媒一体开展全方面多层次宣传报道,曝光典型案例3000余起。组织记满分驾驶人、交通志愿者5000余人次参加路面文明劝导,加强“车辆礼让斑马线”“车让人、人快行”交通习惯养成。倡导人性化管理理念,在严打酒驾、醉驾、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的同时,对超速不足20%、一侧车轮压线等8类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实行了“一次提示、二次警告、三次处罚”,目前已警告、教育34.9万人次。增设3处行人闯红灯抓拍设备,在路口大屏实时曝光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警示违法者。邀请交警形象大使在滨海路劝导曝光违法停车,倡导文明行车理念。组织开展“点赞烟台好司机”活动评选,倡导安全文明驾驶新风尚。组织3000余名满分驾驶人、2000余名交通志愿者参加路面文明劝导,加强“车辆礼让斑马线”“车让人、人快行”交通习惯养成;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治堵保畅工作的意见建议,召开媒体记者、出租车驾驶员座谈会,策划开展“网上问政直播活动”,畅通民意渠道,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