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或者说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养老金缺口,都有可能出现不持续,中国可能出现不持续更为严重,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改革应该抓紧,因为可能越拖越难。”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在2019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
“我们看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确实还有不少钱,但是我们人口基数很大,预筹资金在全球看起来属于相当低的。与此同时,中国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划为社会保障基金,是增加预筹资金的一种潜在可能性。”
周小川指出,中国采取的是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做法,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预筹积累的占比太小。鼓励积累有如下选择:一是根据收入和财产情况,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缴费补偿;二是保底增值,对预筹积累资金进行投资运营,政府为收益率保底。
“中国国情与他国不同,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可用来填补福利基准型(DB)向供款基准型(DC)过渡的空间,目前划拨10%的国有资本可能还不够。”周小川表示。
除了增加国有企业股份划为社会保障基金,周小川提出的另外一个增加预筹积累的方法,是可以考虑历史还原法可能性。
“例如我国1999年正式取消福利分房,很多单位房改按照工龄、职位算分,折算回去。这种对隔代人的处理办法可供养老金改革借鉴。另外,中国存在城乡差别、所有制差别,可按照历史情况,采用历史还原法,在养老金改革制度转变中解决代际不公平问题。”周小川表示。
中国养老金管理现状是,养老金多数是在省一级统筹,省一级有管理养老金的经营管理机制,也有一些省的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进行管理。今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提出扩大养老金统筹,那么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比较合适?有多少个养老金管理机构比较合适?周小川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他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能需要有若干个养老金管理机构,但也不能太多。
“考虑到近14亿人口和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衔接,也许30多个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数量。这涉及到养老金经营管理过程中竞争带来的好处,还有试错的好处。”周小川表示。
周小川还认为,养老金以后可以实行N对1的支付体系。
“由于一个人一生可能在N个岗位上工作,从N个岗位上都有养老金付款,都有个人账户。由于电子化程度不够,实行N对1支付体系在30、40年以前效率很低,搞那么多账户很不经济。但由于IT发展,成本已大大降低,N对1支付完全可以实现。”周小川表示。
在周小川看来,是否允许养老金进行全球化投资也是一个问题。他举例称,一些小国的养老金可以在全球进行多样化投资,避免因限制在国内缺乏可提供最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