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保持定力,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
对于房地产方面,央行在《报告》中重申,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加强逆周期调节,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措辞较二季度报告有所微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相比较下,三季度报告删除了“松紧适度”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提法,将“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变为“加强逆周期调节”。
兴业研究发布报告分析称,与2019年第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更加强调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提出:“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为此,本次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专门以专栏的方式谈及目前的物价形势。题为《全面看待CPI与PPI走势》的专栏指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分别是反映某一时期内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2019年以来,CPI由年初不到2%的水平逐步走高至10月的3.8%,PPI从4月0.9%的年内高点逐步下探至10月的-1.6%,对此应全面分析、辩证看待。
报告称,CPI同比涨幅走高,结构性特征明显,要警惕通货膨胀预期发散。PPI低位运行,通常反映工业需求偏弱,但近几个月PPI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基数效应影响,并不意味着存在显著的工业品通缩压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预计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2019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促进总体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将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继续完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化机制等。
近期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引起市场关注。对此,央行表示,法定准备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虽然央行资产规模增长放缓甚至可能下降,但降准放松了流动性约束,增大了货币创造能力,与国外央行量化宽松结束后一度进行的“缩表”有本质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美联储扩表是放松、缩表是收紧,现阶段我国央行扩表是“收紧”、缩表是“放松”。《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央行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我国实施常态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导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效果与美联储明显不同。
央行强调,不能简单套用国际经验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来判断货币政策取向,短期要看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长期关键要看法定准备金率对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约束的变化。
此外,今年8月17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同时,自2019年三季度评估时起,将LPR运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MPA的定价行为项目考核,推动银行更多运用LPR,坚持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10月21日发布的LPR显示,1年期LPR为4.20%,已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15个基点;5年期LPR为4.85%,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5个基点。
《报告》指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促进降低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初步显现,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高点下降0.36个百分点。另外,9月份新发生贷款中运用LPR定价的占比已达到46.8%,其中主要运用于企业贷款。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同时,维护好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
下半年5次定调房地产融资,重申不将房地产作为刺激手段
对于房地产方面,央行在《报告》中重申,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据不完全统计,下半年以来,央行先后5次定调房地产信贷,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避免把房地产工具化。
7月29日,央行在北京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指出“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要求“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
8月2日、8月9日以及8月20日,央行分别在2019 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 《2019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国新办举行的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有关政策吹风会上明确表示,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资金管控,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增长0.5%,增速与上月持平;新房价格同比增长8%,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二手房价环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0.1%和4.2%,分别回落0.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强调“因城施策”,既是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也是要防止房地产行业失速。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显著,当前房价增速平稳下行。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央行的政策始终围绕房住不炒,实施“因城施策”,在房价上涨较快的地区收紧贷款。另外,对于刚需和二套房,也实施了差异化的贷款政策,这样既支持了一些合理的购房需求,整个市场也一直处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导向中,房地产市场相对比较平稳。
《报告》显示,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上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央行表示,第三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房地产贷款增速平稳回落,房价涨幅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新开工增速平稳下降。
严跃进表示,从宏观方面来看,央行实施降准以及一系列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政策,市场融资比较宽松,但从房企方面来看,依旧面临资金面收紧和库存的压力,另外房屋销售不如预期,房企对今年的融资尤其在11月份和12月份比较谨慎。
对于后期央行的政策,李湛认为,房地产调控强调“因城施策”,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原则不会改变。当前整个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短期来看房地产信贷政策不会出现明显的收紧,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放松。
机构分析认为,不作为刺激手段不应与政策继续收紧画上等号,目前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仍有着重要地位,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地产拐点逐步行成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不应再大幅收紧,保持整体调控稳定在当前的水平是较为适宜的。从长期来看,我国仍然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 2030年之前我国新建住宅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需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是城镇化顺利实现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