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的比较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5-10-12
  • 分享到QQ空间

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是当前学者用来衡量收入差距最为广泛的两种测度方法,这两种测度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此外,两者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基尼系数对中等收入水平的变化特别敏感,泰尔T指数对上层收入水平的变化很明显,泰尔L指数和V指数对底层收入水平的变化敏感。下面,指数君将对两种测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泰尔指数

荷兰经济学家1960年将信息熵理论应用于对收入差距研究,提出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相比,泰尔指数从提出到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泰尔指数可以用来衡量一组经济指标在不同时间、区域和层次范围内的差异。与基尼系数相比,泰尔指数在估计区域差异时,可将区域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两部分,并测算其对各自总差异的贡献率,解析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泰尔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


其中,i为选取的样本范围,j为每一样本单位下的子区域,Xi、Yj为样本单位的数值,Xij、Yij分别为第i组单位第j子区域的数值,X、Y为总体值。泰尔指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其最大的有点在于,它具有可分解性。利用泰尔指数可以将总体收入差距变动分解为组内差距变动和组间差距变动,从而为观察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的变动情况,以及它们对总差距的重要程度。



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度:组内贡献度=T组内/T;组间贡献度=T组间/T

 

2、基尼系数

20世纪初期著名经济学家C.Gini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它是学术界用以衡量收入差距最为广泛的指标。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表示收入不平等较为合理,并将0.4划为收入不平等是否合理的警戒线;小于0.2表示收入不平等较小,平均主义严重;大于0.4意味着收入不平等过大,可能影响社会公平;超过0.6,则认为会引起社会动荡。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多,主要包括几何法、平均差法和协方差法,各种方法相互统一,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此,指数君,考虑到我国统计年鉴数据编制形式,介绍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若将人口分成若干等分组N,即每组的人口占纵然的比重相等,相应等分组收入的均值为yi,则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基尼系数,u为各等分组总体收入的期望值,N表示观察指数,yi表示个体i的收入。


Deaton(1997)提出了基尼系数的直接测算公式:



其中,pi表示组i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但基于我国统计年鉴数据的分组性质,并不符合人口等分的要求,因此,大多学者采用非等分的测度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以下公式:


式中,Wi是按收入分组后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Yi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Vi是Yi从i=1到i的累积数。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