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记者:
今年中国经济将置身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外界对于积极财政政策提振发展信心的期待很高。请问部长,积极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加力提效,从而更好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谢谢。
刘昆:
谢谢您的提问。您提的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作为财政部门,关键是要做好“加减乘除”这四则运算,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乘法”,“放水养鱼”,用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我们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更好地引导企业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做好“加法”,就是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去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22万亿元。我们将继续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拟安排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3万亿元,同比增长8.7%,重点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此外,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同比增加8000亿元,重点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
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减法”,节用裕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中央财政带头严格管理部门支出,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地方财政要比照中央的做法,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把省下的钱重点用于保障民生支出,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目前我们对各地情况的了解看,压支方面各地的力度还都是很大的,有些超过了5%,中央部门压支也比5%高。
此外,我们还要做好“除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收回了很多低效无效资金,这些资金就能够派上更好的用场,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这里,我也想强调一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也不是要搞政府大包大揽,而是要实施逆周期调节,更好应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采取改革的办法,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着力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