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每年都告诫自己要理性消费,但一到“双11”咋就管不住手呢?看着家里前年买的化妆品,去年买的卫生纸,上半年买的洗衣粉,这个“双11”到底是继续囤呢还是继续囤呢?
“囤货族”:“这么便宜还不多买点,反正都是必需品早晚能用到。”
淘宝大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中国“囤货族”人数就已达129.6万人,占网购总人数的30%,他们平均每购买一次必需品的商品数量可达59件,五线城市的人均购买量甚至可达107件。4年过去了,中国的网购渗透率相比2013年增长了13%,线上购物的人数累计增加了1.53亿人,单次购买商品数量提高了15%,“囤货族”人数与单品购买量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了。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多次购买同一商品的囤货型用户数量2016年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100倍以上。
“囤货族”对于自己的购物成果一般都十分满意,在他们看来,利用促销囤货,既捡了便宜,又买到了踏实,一举两得。2017年“双11”仅天猫平台就卖出8000人每天喝1升够喝50年的纯牛奶;足够把地球包上87圈的卫生纸;首尾拼接长度相当于3个亚欧大陆桥的卫生巾……
科学囤货指南
然而,原本打着“省钱”旗号去疯狂购物的“囤货族”慢慢发现,囤货实际也会带来不少苦恼。满抽屉的零食就要到期;满柜子的衣服还没穿就过时了;满阳台的厕纸发霉了都还没用完!马上又要到的“双11”,面对各种优惠,今年到底是继续囤还是不囤呢?
天猫大数据显示,2017年排名前十的“双11”囤货爆品分别为洗衣液、洗衣粉、抽纸、卷筒纸、卫生巾、牙膏、牛奶、膨化食品、面膜、开关插座套装。数字之道将通过对商品的实际用量、保质期内消耗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制作出一份科学囤货指南,助力大家愉快的度过这将临的促销盛典。
一年两瓶洗衣液,两箱抽纸,六管牙膏,就能满足一个三口之家的日常需要,为什么小姐姐和阿姨们囤货囤到家里无处安放呢? “一次买10箱能便宜很多呢!”,“万一用的时候手边没有呢?”,捡便宜和寻求安全感是“囤货族”囤货的最主要动因。但万事都有度,买的太多真的都能用到吗?更何况活动年年有,节日月月多呢,为了掏空国人的钱包,“年货节”、“蝴蝶节”、“闺蜜节”、“吃货节”、“618”、“双11”、“双12”……年头到年尾啥时候才能囤到头呢?
过度购物不但捡不到便宜,带来的浪费也着实让人头疼。二手货必然会折价,内部消化又该消化给谁呢?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好东西当人是要跟最亲近的人分享了。
对于这点,中国男性可谓非常有发言权。数据显示,65%的男性所用的日化用品都是来自老婆/女朋友的“支援”。对于肥皂解决一切的钢铁直男来说,韩国洗面奶,日本面霜,法国洗发水瞬间真是瞬间柔化了他们的身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