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指数下来了,为何出门还是堵?南京市长问诊拥堵之困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8-08-29
  • 分享到QQ空间

“交通拥堵指数排名下降了,为何大家仍感觉到路堵?”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南京市长蓝绍敏报告市政府2018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报告专辟一章,回应人大代表关切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路堵”怎么办?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今年上半年,南京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排名从2014年第6名下降到第31名。排名下降很迅速,但不少开车一族仍是觉得经常堵的心烦。市长显然也感同身受,他说:“大家仍然感觉到道路较为拥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期。”

蓝绍敏说,根据分析,主要源头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车多。据统计,目前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8.5万辆,较2015年初增加62.5万辆,年均增加近18万辆。二是低效,全市约14万人拥有2辆机动车,2.3万人拥有3辆以上机动车,一车一人出行现象突出。三是路网不合理。断头路,瓶颈路,超级连接情况较多。目前,市区还有41条断头路。四是停车缺口大。江南六区(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22万辆,静态停车泊位缺口超过54万个。主城区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约4万个,其中90%设置在支路街巷,对车辆行驶和慢行交通造成了较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为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南京正在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综合施策,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南京一位交通专家表示,解决堵点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综合施策,简单的多修多接入路可能越修越堵,让人欣慰的是,道路超级链接带来的拥堵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南京市政府宣布,接下来重点实施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实施主城跨行政区断头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连通主城区现有30条断头路。今年,已经排定了光华路东延、104国道江北段、246省道江宁段、红山南路东延二期等一批断头路建设任务。二是实施主城交通拥堵治理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在对主城交通堵点和拥堵区域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个堵点的不同成因,形成科学的解决方案,精准制定工程措施。目前,已经排定74个项目和16个小微改造项目。三是实施公共停车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项计划还在研究制定之中,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完成新建5万个泊位任务。主要考虑采取两方面办法,一方面根据现有条件,排定一批停车场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在主城区选择十个停车比较困难的片区,根据每个片区实际情况,通过利用学校操场地下空间新建停车场、利用小区平面车位改造建设停车楼、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使用等多种方法,挖掘潜力、综合施策,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

蓝绍敏说,希望通过3年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使南京全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