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年度报告敲警钟:雷曼式把戏正在死灰复燃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8-07-03
  • 分享到QQ空间

624日,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趁着周末,发布了一份重磅年度报告。在报告中,国际清算银行警告称,多家银行可能采用了雷曼兄弟当年用过的招数来掩盖庞大的对外借款,财务报表中的许多内容确实是被粉饰过的。

这对于全球的投资者以及央行行长来说是个让人忧虑的信号,雷曼兄弟倒闭带来的资本巨痛已经十年,而各国央行对于“这种老招”依旧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

“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雷曼兄弟倒下后的呐喊言犹在耳,但国际市场上虚加杠杆与粉饰财报的行为,已开始故伎重演,甚至变得司空见惯起来。

虚加杠杆的雷曼兄弟

2008914日,华尔街迎来了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惨淡的一天: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道指暴跌504点,创近7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紧跟着,全球金融市场势如山崩。

当时,银行的资本杠杆基础如此之高,以至于其标的资产的细微变动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20089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时,杠杆率高得令人咂舌。根据雷曼兄弟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2007 年年底之前,其杠杆率为30.71。而这一比率在此前的几年攀升势头明显,2004年杠杆率为23.912005年为24.412006 年达到26.21。居高不下的杠杆率将银行置身于经营险境,尤其是在与住房相关的市场中,因为存在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风险极大。

所谓债务抵押债券,是指以某些可以交易的债务为抵押的有资产担保的证券。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债务抵押债券一夜之间成为过街老鼠。

在债务抵押债券中,银行将一定金额的货币借贷给借款人,然后以债务抵押债券的形式将回收贷款的权利出售给第三方。

通过债务抵押债券,提供贷款的银行转移了贷款压力,所以他们对贷款是否能收回毫不在意,其结果就是无所顾忌地乱放贷,甚至不惜贷款给那些毫无偿还能力的借款人。

在未发生违约之前,这一切看起来是一个积极且可持续的市场,银行欲罢不能地大举买入和卖出债务抵押债券,甚至那些从事债务抵押债券发行和销售的银行也参与到游戏中来。

但这些愉快的玩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或者说,他们情愿相信当炸弹爆炸的时候自己不会是受伤的那一个。

“回购105”再现江湖

对许多境外银行的管理层来说,每逢季末,就到了“做假账”季节。

和雷曼兄弟当年的遭遇一样,在意识到状况开始变差的时候,不少银行高层在结算日之前所想到的,也是尽量掩盖经营风险,让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健康。

2001年,雷曼首次采取了在资本市场上臭名昭著的“回购105”的操作手法。而在破产前的几个月里,更是完全依赖这种手段去粉饰财务报表:他们曾经将500亿美元资产临时移出资产负债表来掩盖债务危机。

“回购105”交易方式的实质就是花钱“消灾”。看似与一般证券回购协议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回购交易抵押品扣减率为2%,即抵押方每借100美元,需要以价值102美元的债券作抵押,而雷曼则以5%的扣减率进行交易,即每借100美元资金的抵押品价值为105美元。

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下,这种操作带来的资金将会被归结为“销售”而非“融资”,这就意味着,雷曼一方面可以从市场获得短期资金来偿还债务;另一方面,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暂时抹去问题资产,让账面看起来漂亮些,等季结过后再把它们重新移回资产负债表。雷曼利用暂时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的方法,在2007年四季度末隐藏了39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2008年一季度末隐藏了49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二季度末隐藏的问题资产达到了500亿美元。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介绍,这种粉饰方法并不难,通过回购市场就可以操作:美联储以极低的利率操作逆回购,向银行提供国债、收回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逆回购与中国的逆回购的方向恰好相反:中国的逆回购是央行回收债券,释放流动性;而美国的逆回购则是发行国债,收回美元。

在投资者看来,由于国债属于高质量抵押品,因而财报中持有的国债越多,银行的运营情况就比真实好看得多。

而其中粉饰报表的关键,就在于季末或者年末这些监管文件上报的日期。

每到监管文件上报之前,银行就会抛出风险资产而购入国债,其“优化”后的资产结构不仅可以应付监管审计,也能优化损益。而且这种措施的成本极其低廉:只需要每年操作四次,它就可以使债务比例维持在监管要求的范围之内。

银行之所以主动去粉饰报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满足《巴塞尔协议III》中关于杠杆比例的要求。作为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银行资本和风险监管标准,《巴塞尔协议III》对于全球银行及其他资本机构均具有规范及制约作用。

根据《巴塞尔协议III》,杠杆比例要求的是季末数据,而其他监管的要求却是建立在当季日均数值的基础上的。统计季末数据的统计规则导致不少银行把“面具”放在季末统计前一刻才最终带上,这样的情况在年末统计的时候尤其严重。

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粉饰行为对银行充满了诱惑。每逢季末,不少银行都会通过结束部分逆回购合约、获得融资资金从而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发展态势。这样的操作办法可以改变银行在数据上报期内的杠杆比率,从而使得银行报表更加符合监管要求。

“从合规上而言,这样的做法虽然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却会导致投资者对银行在大部分运营时间的风险水平产生错误的认知。”一位在华南地区工作的外资银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换句话说,为了帮助银行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加健康,美联储或在有意无意间削弱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国金融博客Zerohedge曾提及,“美联储上调逆回购参与者的最大配额,或许就是在默许银行大肆粉饰资产负债表”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