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营商环境最好的五个地区依次为上海、浙江、重庆、北京、天津。其中重庆位次较2012年上升三位,天津较下降四位,江苏则首度跌出前五。
国民经济研究所12月26日发布的《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7年报告》(下称《报告》)披露了这一信息。《报告》基于课题组2015-2016年间对全国2122家企业的调查,从八个维度对企业经营环境展开评价,包括“政策公开、公平、公正”“行政干预与政府廉洁效率”“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企业的税费负担”“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人力资源供应”“基础设施条件”“市场环境和中介服务”等。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总体向好,排名靠前的省份大部分是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与2012年的调查相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改善幅度较大。企业税费负担,政策公开、公平、公正,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方面的改善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各地区在经营环境改善上也存在短板。行政干预与政府廉洁效率、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市场环境与中介服务方面改善幅度都想对较小。
具体到各省、市、自治区,2016年上海、浙江、重庆、北京、天津企业经营环境评分位列前五;内蒙古、云南、山西、青海、新疆垫后。相较于2012年的排位,湖北、江西、河北、福建位次上升最为明显;内蒙古、四川、吉林、黑龙江、河南位次下降厉害。
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评价体系并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指标。《报告》称,发达省份如果企业经营环境不理想,经济发展有可能在一段时期后落伍;不发达地区如果能持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未来有可能实现经济赶超。
从企业所有制看,相较于2012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都有明显改善,但国有企业经营环境改善幅度更大,二者之间的评分差异也因此更大。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在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其次是政策公开、公正、公平,人力资源供应。
《报告》指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在融资条件方面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按样本企业数据计算,国有企业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为7.0%,非国有企业7.8%;“其他融资”的利率国企平均为11.0%,非国企14.8%。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对经营环境的评分最高,其次为中型企业,再次为微型企业。不同类型企业在八个指标上差异最大的,仍然是“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
对企业来讲,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人力资源短缺,其中以技术人员缺乏最为明显,其次是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报告》指出,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但仍有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反映出人力资源供求存在错位的情况。
影响企业经营的第二位因素是行政干预与政府廉洁效率。行政审批、行业准入及其他干预过多,审批手续繁杂,官员不廉洁,企业要花大量时间和政府打交道等情况频有发生。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因素则为企业税费负担问题、金融服务不到位和融资成本高。
对如何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报告》认为,当前仍然需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继续推进反腐倡廉,继续改善政府行政和政策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确保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