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2时40分左右,一架大型无人机从云南某机场起飞。数次盘旋之后,飞机降低高度至约300米,进入预定航线。指挥人员一声令下,装载有通讯基站抢修备件的吊舱从空中自动投放,缓缓降落在空地。
这是快递业巨头顺丰控股( 002352.SZ )首次进行大型物流无人机的应急场景演示验证飞行,旨在模拟紧急情况下利用大型无人机运输备件并组织紧急抢修。
顺丰方面介绍,该款试飞机型由其合作伙伴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腾盾科技)研发,机身长10米,翼展20米,起飞重量约3吨,载重1.2吨,巡航速度可达250千米每小时,航程3000千米,升限6000米。腾盾科技是一家具有国内先进无人机开发经验的创业公司,其团队中包含国家级和省部级技术专家。
在大型无人机方面,顺丰已于2017年7月亮相了一款水陆两栖无人机,另一款吨位级的AT200无人机也已完成首飞。此次进行演示飞行的是顺丰第三款大型无人机。
顺丰集团副总裁、丰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起表示:大型无人机具备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势,可以在应急物流方面发挥效用。他举例说,无人机可以用于偏远地区的军民融合项目,可为山区或海岛哨所提供补给,支持国家边防建设;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无人机可以运送药品和急救用品。
除了应急物流,顺丰在2018年还会进行更多场景尝试,并推出更多机型。李东起表示,以中国西部为例,该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受制于交通因素,无法实现大规模市场流通。支线大型无人机在该地区应用前景广阔。
顺丰此前公布了三段式空运网络,即“大型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希望借此实现快件在36小时内通达全国。目前顺丰自有货机达41架,同时还租赁了15架,并在湖北鄂州建立了自己的货运机场。机场预计于2021年投入使用。
“鄂州机场投入使用后,顺丰的货机规模将达到一百架,但即便到那一天,也只能覆盖全国50个城市,还有200个城市和2000个县需要依靠支线无人机来运输。”李东起表示:希望2019年在部分地区实现大型无人机的规模化商业运营。
无人机商业运营的一个难题在于空域资源稀缺。2017年上半年,国内通用航空器比年初增长了15.7%,但通航累计飞行时间仅同比增长1%,其中部分原因就在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如果顺丰的大型无人机被归为通用航空,也或将面临领域瓶颈。
某种程度上,顺丰的大型无人机类似于民航业内的通用飞机。比如其AT200无人机即是基于P750XL改造而来,后者是新西兰Pacific航空航天公司生产的一款通航飞机,号称“空中力士”。
无人机如何进行适航取证目前也尚未确定。适航取证是民用航空器量产和商业化的前提。根据规定,通用飞机可以根据已有的中国民航CCAR-23部或CCAR-25部来进行适航取证,但针对无人机则没有相应的适航审定规章。
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徐超群此前曾指出:由通航飞机改造而来的无人机,不能参照通航飞机适航审定的政策,应当经过无人机的适航审定。他认为,无人机的运行方式和传统通用航空不同,无人机没有飞行员,如何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很复杂。
李东起认为,采用无人系统的通航飞机,很多部件已经通过了通用飞机的适航审定,主要区别在于无人系统尚未验证,因此究竟是单独取证还是补充取证,目前尚无定论。
6月30日,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空域申请得到了东部战区正式批复,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正式审批的,且由企业、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的示范空域。据了解,顺丰的小型无人机已经在该区域试点商业运营。
“如果按照国外的规章制度,要获得这样的审批几乎不可能,但是当国家把鼓励创新作为重点的时候,这就成为了现实。”李东起说,“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当你能证明自己的无人机技术能够过关,航线航路在国家的管控计划中,同时安全性能得到充分保障的时候,我们相信国家对此会持鼓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