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减小,货币政策基调改为“稳健中性”。摩根大通认为,今年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减弱,将是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在6月6日摩根大通第十三届全球中国峰会媒体见面会上表示,2017年中国财政赤字率较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表明财政刺激力度与去年相比将小幅减弱,而财政赤字也将主要用于企业降税,基建方面下半年增速则可能放缓。货币政策方面,李晶表示尽管央行重申将维持审慎中性的货币政策,但近几个月央行实际上收紧了流动性并采取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措施。
“目前的忧虑是这些金融政策的收紧会不会导致一些意外的金融风险,或者是带来负面的宏观影响。”李晶在上述场合表示。
房地产是最大不确定因素
同不断收紧的金融政策相比,李晶表示,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政策和市场似乎还处在一个博弈的阶段。”她指出,尽管政府试图采取“一城一策”的方式来为房价降温,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在房地产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太明确的信号,比如土地供应政策和房地产税这些对房地产市场将会有长期影响的政策的具体实施上不明确”。
李晶续指,2016年强劲的成交可能预支了一些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市场交易或因此有所降温,而政府打击房价泡沫和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担忧可能仍将是市场的主题。
“政府的政策以及沟通和市场预期之间的互动在未来几个季度将对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十分重要。”李晶表示,摩根大通预计今年房地产市场将不会有明显波动。
中间价调整不改变人民币预期
李晶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趋稳,因此与去年略显忧虑不同,今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更有信心。由于第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显示企稳回升的态势,摩根大通也微调了对中国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为6.7%。
李晶介绍,对海外投资者而言,中国经济的高杠杆率依然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她表示,高杠杆的来源主要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而目前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混改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而与一国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的汇率方面,李晶表示,摩根大通认为总体而言今年人民币汇率会偏向稳定,央行将极力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
上月末,央行调整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加入了逆周期调节因子,市场解读为减少上日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央行维护汇率稳定意图明显。然而李晶表示,这一调整不会改变摩根大通对人民币汇率的前景预测。
她指出,美元近期的疲软,推高了人民币兑美元可能升值的预期,此外,中国周边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今年来也有一定程度升值,所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只是较短期的,长期来看仍然会保持较平稳的态势。
A股今年纳入MSCI指数可能性增大
北京时间6月21日,全球主流指数公司之一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又译明晟)指数将再次决定是否将中国的A股纳入其MSCI国际指数。市场对此充满期待,香港恒生指数近日亦部分受此提振情绪高涨,屡破新高。
这是摩根大通连续三年对A股被纳入MSCI国际指数表示乐观。李晶表示,与去年相比,MSCI今年将A股纳入其国际指数的可能性大增,但初期权重可能较小。可能性大增的主要原因是,相较去年的提案,今年MSCI把计算外资进入的框架从此前借道QFII或R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变更为沪港通、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
“一旦成功纳入,中国股市短期内将会受到投资者对增量外部资金的进入预期而展开新一轮升势。”李晶表示,由于经济增长会保持平稳,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外流的担忧也有所减轻,此外,受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带一路”提振市场情绪与事业和材料板块带来利好、银行业资产质量改善等市场推动力影响,摩根大通维持对未来中国股市看多的观点。
境外投资监管影响并购交易量
2016年,中国对外并购经历了规模激增到历史最高点之后,监管加强了审查力度,今年以来中资企业对外并购有所降温。李晶认为,境外投资监管加强或影响今年并购交易量,但对今年总体境外并购规模或不会有较明显负面影响。中国买家仍将继续在国外寻找有吸引力的机会,特别是会集中于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例如高科技、基础设施和品牌类消费和休闲娱乐行业等。
同时,除了国内日益严格的监管和审查之外,中资公司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例如大选及政权更迭的影响,有国家或地区向中国寻求更多互惠,加大对外国投资中国的支持,以此作为同意中国进入本地市场的交换条件等。
李晶表示,摩根大通认为尽管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但中国政府仍将支持战略性海外并购,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或超过去年,成为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