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全球能源格局之后,中国在另一项能源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今日(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也是世界上首次海域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试采成功。
姜大明是于今日上午10时,在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上做上述宣告的。中午时分,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贺电称赞这次成功是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因形似冰块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 科学家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可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未来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而中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整个南海的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
此次试采是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导,并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集集团的全力配合。中集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试气点火从5月10日至17日,连续产气8天,从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试采总量12万立方米,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其中甲烷含量最高达99.5%,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稳定,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上称,此次试采打破了中国在国际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有重要影响。在2016年5月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称:“在理论上,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这被看作中国吹响了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角。
中国的可燃冰研究从1995年开始,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通过国家级开发项目发现可燃冰的国家。2010年底,科考人员在中国海南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
在中国进行此次试采之前,日本曾对海域可燃冰进行过试采,但日本的可燃冰储层与中国完全不同,其渗透性更好,开采更容易。中国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属于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该类型资源量在世界上占比超过90%,但开采难度非常大,中国本次试开采是世界上第一次针对粉沙质水合物进行开发试验,并一举获得成功。
中国地质调查局称,准备在总结此次试采经验的基础上,在三至五年内开展第二次试采,为未来商业化开采做好技术铺垫。该局副局长李金发今天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潜力的可燃冰将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