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份宣布准备国内A股上市并接受上市辅导的顺丰,3个月后上市方案迅速落定。与此前的快递企业申通、圆通一样,顺丰也选择了借壳。
5月23日午间,鼎泰新材发布公告,宣布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与顺丰控股100%股权进行置换。前者作价8亿元,顺丰控股的股权作价433亿元,差额部分由鼎泰新材发行股份向顺丰控股全体股东购买,发行价格为 21.66 元/股 。公告称,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顺丰控股100%股权预估值原本为448亿元,但今年5月3日顺丰控股召开股东大会,决议以现金分红15亿元。
不考虑配套融资因素,交易完成后,王卫控制的明德控股将持有鼎泰新材股本64.58%;考虑配套融资因素,交易完成后明德控股也将占有55.04%的股份。明德控股将成为鼎泰新材的控股股东,王卫将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意思的是,公告显示,王卫2015年税前年薪105.6万元,是顺丰高管中年薪最低的。
此外,此次公告也披露了顺丰唯一一次对外融资。2013年9月,顺丰接受苏州元禾控股、中信资本、招商局、古玉资本投资78亿元。根据公告披露,当时,元禾控股、中信资本、招商局分别向顺丰投资约24.375亿元,古玉资本则投资约4.875亿元,对顺丰的估值达到约320亿元。
此次借壳之后,苏州元禾控股旗下的元禾顺风、中信资本旗下的嘉强顺风、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广投资将分别持有顺丰6.37%的股份,古玉秋创则将持有1.27%的股份。此外,四个投资机构将分别派驻一名董事入驻董事会。
此外,由顺丰控股骨干员工持股的顺达丰润和顺信丰合将分别持股9.38%和0.07%。
鼎泰新材主要生产、销售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和PC钢绞线等金属制品。但在经济转型、整体出口下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国内制造业去库存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主营业务成长性欠佳。
商务件龙头
创立于1993年的顺丰此前一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根据公告,截至目前,顺丰控股自营全货机30架,外包全货机15架。截至 2015 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拥有约1.5万台运输车辆,开通6200多条运输干线和72000多条运输支线,运输线路遍布全国。并且与近3万个合作代办点及超过500 个物业公司展开合作。
此外,顺丰控股自 2010 年开始积极拓展国际件服务,目前已开通美国、日本、韩 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 蒙古、爱沙尼亚、柬埔寨等国家的快递服务,以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 B2C 和电商专递业务。
现在,除了顺丰速运外,顺丰旗下还拥有为其提供定向IT服务的顺丰科技公司、闲置物品交流互助的公益平台顺丰分享,以及非公募基金会顺丰工艺基金会;更广为人知的则是借助其物流体系建立起来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
无论是估值,还是营收和利润,顺丰此次披露的财务数据都显示,在低价当道的电商快递企业厮杀同时,以商务件为主要业务的顺丰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与“三通一达”不同,顺丰从一开始就采用直营模式控制时效,也没有加入降价竞争。在商务件领域,顺丰是绝对的龙头。
当前作价433亿元的顺丰,超过借壳艾迪西作价169.11亿元的申通快递,也超过借壳大杨创世作价175亿元的圆通速递。超过后两者近两倍的估值,顺丰拿出的是去年全年473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6.2亿元的净利润。而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2015年圆通速递营收120.96亿元,净利润7.17亿元;而申通快递2014年营收入59.7亿元,净利润约6.4亿元。
公告披露,2013年、2014年,顺丰控股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分别为23.73、22.54元,远高于同期同行业平均单价7.27元和7.49元。
顺丰承诺2016年到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和34.8亿元,同比年增长34.32%、28.44%和24.29%。该业绩承诺同样是申通快递和圆通速递的近两倍。
顺丰公共募资80亿元,募投方向包括航材购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冷运设备采购和中转场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快递主业的高质量服务。
民营快递并购整合加速
此前,民营快递纷纷开启融资上市进程。“追赶顺丰”是其他民营快递共有的目标。此前,“三通一达”已经凭借低价和阿里系的电商件份额在规模上大大超过了顺丰。包括自身信息化升级和菜鸟网络推动的物流体系升级,也让它们逐渐缩小了与顺丰的差距,向中高端商务件领域拓展是必然。
而对不愿降价未曾发力电商件的顺丰来说,已再难切入迅速膨胀的电商件市场。一位快递从业人员认为,电商件的低利润难以支撑顺丰的自营模式。
对顺丰来说,除了线下实体店“嘿店”和线上电商平台顺丰优选的尝试之外,如何延伸服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面临的真正难题。
向信息化和机器化转型,同时开启整合并购大幕。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借壳方案来看,申通和圆通上市配资的主要用途也将是这些方面。顺丰选择此时上市,亦是同样逻辑。
“行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快速提升。价格战是表象,本质是在中国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下,只能通过挤压利润的方式扩大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过程中鼓励兼并重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快递航母。”一位快递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有钱了就更有可能收购小企业,现在的大吃小也基本取决于资本到位的快慢。”
上一篇:在岸人民币汇率开盘贬破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