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运营商,创业去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6-03-23
  • 分享到QQ空间


3月的一个午后,北京望京SOHO一间办公室里,达闼科技CEO黄晓庆正和他的团队热烈讨论人工智能技术。透过办公室明亮的玻璃,来来往往的员工都能看到他们。他们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语,聊到兴起甚至手舞足蹈。


这样的讨论持续了一个下午,黄晓庆一直站着,几乎没怎么喝水,很累,但他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黄晓庆不过是“万众创业”里资历稍深的一员,有过两次创业经历。但在通信运营商系统里,黄晓庆被许多人视为创业的标杆,他们总在不经意间远远地朝着黄晓庆的方向望上一眼。


一年前,黄晓庆的身份是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2015年3月,他选择了离职创业。


“此前,与黄晓庆同样职级甚至更高职级的人也有离职的,譬如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中国移动香港公司董事长林正辉,但他们都是去大企业做职业经理人。黄晓庆是拉一帮人马去创业,更有示范效应,许多在运营商里游移不定的人会说:‘黄晓庆做到那个位置都能放开了去创业,我为什么不能?’”一位原中国移动研究院处级技术人员说。


近一年来,运营商里的中坚力量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创业大军中。不断有“围城”内外的人发出慨叹:运营商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说三年前,运营商中高层离职还会引起业界不小的震动,现在即便是省公司总经理甚至总公司副总裁离职,都不会引起太大波澜。大家更多的是付诸一笑,心照不宣。”上述人士感慨到,在十年前,运营商还是香饽饽,“大家挤破了头想进去,几乎是只进不出”。


多位接受采访的创业者认为,走出运营商,是能者逐势。整个通信产业在新的产业格局中不断下沉,就像每一次产业转移一样,资源、人才、资本都会涌向更具活力更有未来的新兴产业。


这一趋势未来还将持续。黄晓庆说:“选择走出运营商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离开之后,到底要不要创业,关键在于你要看清你自己。”


走出运营商


成立达闼科技之前,54岁的黄晓庆在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的位置上已经干了八年。中国移动与他的聘任合同两年一签。最近一次,中国移动即将与他再续合约之际,黄晓庆跟集团领导提出了辞职。


在等待离职审批的日子里,黄晓庆一边按部就班地工作,一边写起了自己的商业计划书。“今天写三页,想一想,又写几页,再想一想,又加几页。”黄晓庆说,“从2012年起我就开始研究云端智能机器人。2014年,我觉得必须要干这件事,不然别人就干了。但是到了真正要创业的时候,你必须想好如何才能一步步达到这个目标,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充分的准备。”


离开中国移动之后,黄晓庆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望京的办公室。他希望用十年时间制造出“家庭保姆”——一款人形的智能机器人,能够主动地学习、理解并帮助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项艰难的工程:科技巨头谷歌重磅推出的AlphaGo虽然打败了世界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但还局限于单一领域。黄晓庆的‘家庭保姆’是要在技术上实现多重机器人的功能,造出类人的机器人,难度可想而知。”一位同样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前华为人士说,“何况,他还面临着谷歌、苹果、百度等成熟科技公司的竞争。”


黄晓庆深知自己走的是一条荆棘路。他拆解了自己的目标:先做信息智能化;再做垂直服务自动化,譬如扫地机器人、擦窗户机器人;最后是真正的家庭保姆。“在一步步逼近目标的过程中,达闼科技的一些技术可以先拿出去变现,支撑公司生存下去。”黄晓庆介绍,现在,达闼科技已经拥有了80多项专利,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黄晓庆创业半年之后,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华杰正式辞职。2015年底,他加入了东方网力公司,之后与海银资本联合创立了一家公司——深圳海银优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试图打造一个跨境股权投资服务平台,对接中美两边的投资需求。不过,从该公司的官网来看,目前公布的都是海银资本的历史案例,尚未公布自己成功对接的项目案例。


除了黄晓庆、何华杰这样的二级正高管,不少在运营商里做到三级经理、副经理(相当于处级)的“年轻人”也选择了创业。


2014年离开中国移动时,蔡振华是政企客户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他和他的大学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名叫司响科技的公司,开发声码技术(类似将声音变成了互联网链接方式)。“比如你看电影的时候,看中某个明星穿的衣服,拿着手机对着画面摇一摇,就可以自动跳转至相应的服装购买页面。是不是很酷?”蔡振华问,目前司响科技已经与一些影视公司、硬件厂商、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为它们提供声音互动技术支撑。


周彬在中国移动待了13年,算是中国移动总部最早的几百名员工之一。他一路顺风顺水地做到了三级副经理,还曾参与为中国移动赢回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科研项目。2014年3月,周彬选择离开。两度创业之后,他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创业方向——投资。目前,他的轻舟创投管理上亿元资金,投资了20多个项目。未来几年,周彬希望把早期天使轮投资做熟做透,并开展一些并购业务。


今年37岁的彭捷,原是广东移动客服部系统支撑室三级经理。2013年,他与两个大学同学一起自筹600多万元涉足房地产客户管理与互联网营销行业。“相较互联网行业,我一直觉得房地产的客户管理与互联网营销水平比较低。我是做产品和运营出身,参与过全球最大呼叫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也在电子商务、信息化领域有多年积累。为什么不把这些经验与房地产结合,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呢?”彭捷的公司目前已经拥有200多名员工,营业收入达到千万元级别,正筹备着上新三板。


创投、房地产客户管理、云端智能机器人,相对电信运营商都是跨行业。“实际上,借助运营商资源出来创业,对运营商的人来说更顺一些,比如搞网络电话、渠道卖场、虚拟运营商等。”一位中国移动的离职员工介绍,“不少虚拟运营商里都有运营商的人,做跨国WiFi、出境游移动通信的也有不少人。”


因何离开?


目前来看,运营商还是“铁饭碗”,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可以安稳地干到退休。离开的人各有原由。


有的人是为了更大的行动自由。“就算在运营商里做到副总裁又怎样?去国外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都难。”一位走出运营商创业的人士坦言。


有的人是为了兴趣。周彬原本是北大计算机系出身,在中国移动做了多年技术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更喜欢投资和管理,于是读了EMBA,又辗转到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做一些投资相关的工作,最后忍不住出来创办自己的投资公司。


有的人是为了更有挑战的生活。彭捷对中国移动很有感情,以致于2013年8月向领导辞职时,一度哭出了鼻血。他坚持离开的理由是:35岁已经走过了将近一半的职场道路,不想一眼看到若干年后自己的样子。有的人更直白,称运营商的工作实在太平淡无趣,即便有点创新想法,最后也迫于体制实现不了。


不管个人情况如何不同,财新记者采访的多位创业者,都或深或浅地提到国内外运营商正面临的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人走出运营商,最核心的原因是对运营商的前途失去了憧憬,大家都明显地感觉到运营商进入了下滑通道。”黄晓庆说。


最直观的反映是三大运营商交出的日益疲软的成绩单。2015年,中国联通实现2770.5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下降12.4%。中国移动也不乐观,营收6683亿元,同比微增2.6%;净利润1085亿元,同比下降0.6%。截至发稿,中国电信暂未发布2015年年报,但2015年前三季度表现也差强人意:营收、净利仅微增1.1%、1.2%。而在运营商的黄金年代,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是两位数的增长。


“国外运营商也都处于收缩期,在很多重要的发展领域都败下阵来。”黄晓庆举例,美国三大运营商之一的Verizion花了几十亿美元发展云计算相关产业,不仅做不过亚马逊、微软、谷歌,甚至一些中型互联网公司都排在它的前面。最近,Verizion决定放弃发展云计算相关产业。


“从全球来看,运营商管道化不可避免。”一位原运营商的二级管理者介绍,他去韩国考察时看到一个统计,韩国三大运营商的市值在韩国TOP100企业总市值里的占比下滑得特别快。“这意味着运营商在产业里的引领力是下降的,全球都是这个趋势。”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运营商愿意做纯粹的管道,可能有一天在互联网公司不断创新之下,连管道都做不成。黄晓庆介绍,谷歌现在正加紧推进热气球网络计划,还在搞无人飞机、卫星,甚至还在接光纤,越来越像一家拥有自己网络的运营商。


“现在,人口红利、政策红利都已经过去了,运营商几乎四面楚歌:在外要应对互联网的冲击,在内要承受营改增、提速降费、流量不清零等政策带来的阵痛,对上要完成国资委保值增值要求,对下要降薪减福利。运营商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乐观。”中国移动集团内部人士说。


降薪政策直接触痛了运营商。中国移动去年7月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宣布降薪方案,从集团到各省公司都做相应的工资调整。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根据降薪方案估算,中国移动集团总部总裁级的收入上限在60万元左右,部门总经理级上限在50万元左右,处长级上限在40万元左右,项目经理级上限在3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普通员工的福利也大大削减,“以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和集团总部员工,每年福利加起来大约有六七万元,现在基本没什么福利了。”


“2015年8月,尚冰到中国移动担任董事长,叫停了降薪方案。不过今年又有风声,说是要重提降薪。”上述运营商内部人士称。


一位原来在运营商担任过三级经理的人士称,在薪酬待遇方面,国企的体制有很多局限。运营商属于国资委薪酬总量管制,按岗定薪甚至降薪,工资基本上缺乏上升空间。而设备厂商譬如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同资历的高管,工资是运营商的好几倍。试想一下,同一所大学毕业,从事同一个行业,干着类似的工作,就因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待遇差距巨大,这是什么感觉?不过,在不少运营商人士看来,降薪不是经理们出走的根本原因,只是让他们更清晰地意识到——运营商已经今非昔比。


“做到了一定的位置,解决了温饱,你会发现一个月赚几万元和一个月赚十万元,没那么大差别。”一位原运营商三级副经理说,“其实最主要的是精神需求,你看到你的朋友、同学们在外面做着更有意义的事,你会想,即便在运营商做到高管又怎样?这时你会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据了解,现在不少运营商在职员工包括中高层,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外面的工作机会,另谋出路。


黄晓庆认为,运营商里汇聚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在运营商完全上升期,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真正的梦想,来不及去创业。现在运营商的许多体系已然成熟,业务发展进入缓慢成长期甚至收缩期,“围城”里的人才就会向外张望。


运营商处于收缩期,并不代表整个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处于收缩期。得益于物联网、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无人驾驶、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现在展现的市场机会层出不穷,“这种机会不是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黄晓庆说。


如何创业?


多位接受采访的创业者一致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这跟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身专业技能以及性格等各方面因素有关。


是继续待在运营商,还是去某个公司做职业经理人,还是自己创业?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做决定。据黄晓庆观察,整体来看,运营商出来的人,做职业经理人的比自己创业的要多一些。


黄晓庆认为,运营商里有两类人可能适合创业:一类是一直做技术工作的人,比如做网络运营、产品运营的人,有独特的技术专长;一类是一直做市场的人,积累了很多的客户、渠道及人脉。


彭捷则表示,运营商体系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里面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上的经验,对于在外面创业都是有帮助的。“不过,体系很大,可能把人变成专才,在外面创业却需要拓宽更多东西。”


“任何创业都有一个核心竞争力的问题。”黄晓庆强调,“纯粹从运营商出来的人,在项目管理、营销、策划上有优势,但在具体的技术开发、测试、认证方面弱一些,营销能力也差一些。因此运营商的人才创业不能单打独斗,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是合适的?黄晓庆总结了一套经验:一是各自的技能要互补,做技术的、做市场的、做投融资的,各有所长;二是合伙人要知根知底,譬如共事多年的同事、相识已久的大学同学及好朋友,理念、价值观要一致;三是要有纽带将所有人维系在一起,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中去。


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多位创业者,在项目起步阶段就找好了关键合伙人,譬如黄晓庆邀请了中国移动研究院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光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姜海涛以及中国电子、美国三星公司的两位高管一起创业;蔡振华则与北京邮电大学的校友一起创业。


“别人离开了自己的事业,拿出了自己的时间,跟着你一起干。你需要照顾好他们,解决好他们的吃饭问题,有时候甚至还要在生活上帮他们排忧解难。”蔡振华称,事实上,创业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黄晓庆认为,创业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公司的生存、发展乃至日常的柴米油盐都需要考虑。运营商的中高层在考虑创业的时候要谨慎,应该想到最终要融多少钱才能把这件事干好,而不是说融一点钱就开始干。


“当然,大多数时候,你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你最终需要的钱融到,你需要估算自己的执行力,融的这些钱能干到哪一块,在这一块我怎么能融到下一块的钱。”黄晓庆说,“要把这个节奏把握好,且节奏估计得保守一些。因为你在商业计划执行中可能遇到各种意外,比如产品出不来,市场突然消失,客户退货,甚至创始团队散伙。”


许多运营商出身的创业者已经或正在面临各种创业危机:有的是商业模式层面的探索失利,譬如用自己的技术研发了产品,努力做了一年2C业务,终于意识到仅靠自己无法整合所需资源,于是调整方向转做2B;有的是技术层面的压力,开发的产品一开始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要不断试错;更多的则是思维方式转变的痛苦,譬如以前从来不换名片的人要主动去跟别人换名片,以前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的人要去找别人拿订单。


走得相对顺利的创业者都很重视圈子文化,积累人脉资源。“社交在资源的积累过程中很重要。运营商里的人,有的跟产业链上下游有接口,比如做客户服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工作,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平台积累资源。”黄晓庆称,积累资源不是说依靠单一的渠道,而是需要各种渠道。实际上,在现在鼓励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大环境里,社交是广泛的。


“协会、论坛、网上的群,多得不可思议。”他说,“我从来没看到这么多的社交机会。”


彭捷找的市场合伙人就是自己的校友。这位校友为周彬引荐了第一个客户,双方一拍即合。客户看到了房地产客户管理与互联网营销的大方向,给了彭捷很多磨练产品与模式的机会,彭捷得以真正地对接客户需求,逐步完善自己的产品。彭捷称:“有很多时候,生命中会出现一些贵人,他们会帮你过一些特别难的关。过了关之后,他们的信任又会带来别人的信任,别人的信任又会成为你做这个事的动力。”


“真正让你创业走得顺的是做人,你必须值得信任,别人才会跟你合作。”多位创业者告诉财新记者,许多优秀的人才进到运营商,逐渐适应运营商的运转体系,但个体却越来越像庞大机器中的一枚螺丝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懈怠。


周彬笑了笑说:“只要是真的想好了,什么时候从运营商出来都不晚。褚时健70多岁了还另起炉灶再创业。只要产品好,用户体验好,一个橙子也能卖出几亿元。”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