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如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政府如何不缺位、不越位,是一项新挑战。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改委和财政局共同制定的《上海市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天使投资损失可获财政补偿。舆论一片哗然,盖因此事虽属一地一业之策,却事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课题,有着全局意义。
上海市有关部门表示,出台《办法》是为了加快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壮大天使投资规模,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入力度。用心不可谓不良好。然而,问题恰恰在于,天使投资本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实施前期投资。近年来,在国内这一概念虽有泛化趋势,但是,在各类投融资活动中,天使投资仍极具市场化特性,靠财政补贴来引导不啻方枘圆凿。
不难想见,此举必然搅乱正常投资秩序。一个项目是否适合投资,取决于投资者对项目前景的理性预期。风险与收益对等,是投资基本规则。倘若失败者反获补贴,必定扭曲激励机制。补贴看似可降低部分天使投资失败者的成本,实则并不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反而有引发“道德风险”之虞。在现有政商环境下,还极可能出现借补偿之名行贪腐之实的行径。上海有关官员一再强调,对获取补贴的项目审核非常严格,但是,仅靠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信息和专业知识,谁能保证审核结果公正而准确?此外,只有在上海市发改委备案的约110家投资公司才有资质申请补偿,又如何面对市场上众多投资机构确保公平?补贴发放的程序和结果如何有效监督?这一政策的成本与收益可曾经过严格核算?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尚找不到答案,这项政策最可能的结局就是白交学费。
率尔以财政补贴天使投资,说明在相关官员心中,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仍不清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是为了约束政府的越位冲动。市场可能失灵,监管必不可少,但政府失灵也不宜忽视,政府之手不应肆意挥舞。
补贴天使投资其实曲解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意,也误解了创新机制。创新是市场主体与技术的融合,大大小小、前仆后继的主体只有在不断试错之后,才可能逐步摸索到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突破。创新本身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上海市科委官员又焉能洞察未来技术演进方向、准确判断市场需求?
当然,这不是说政府在企业创新中无可作为,相反,政府使命重大。政府有责任制定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竞争的规则,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有责任提供严格的产权保护、公正司法,以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科研、融资、经营环境。即使要补贴创新企业,政府也应侧重对具有正外部性、私人资本无意或无力涉足的科技研发给予补贴和投入。创新需要扶持,但前提是尊重市场基本法则。创新需要什么,政府就创造条件提供什么,方为扶持的正道。
多年来,以扶持之名滥用补贴的治理思路,似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此次遭受舆论反弹,上海方面似感意外和委屈,因为江苏、广东等地早已出台了类似政策。场地提供、户籍政策、贷款贴息等措施,统统向“双创”项目倾斜,或明或暗,争先恐后。倘若此风不能有效遏制,“双创”良好势头很可能因政府越位而走样。上海经济发达,并以建设服务型政府闻名,尚且难以摆脱“政府万能”的影子,更遑论其他地区。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相关工作还未全面铺开,此时上海市有关部门倘若能够认真反思,尚有挽回余地。如果一意实施,恐怕造成“政策烂尾”,届时将更为被动,难以收拾。
此番围绕《办法》展开的质疑,堪称一声及时的警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艰巨。在有些官员那里,保增长与促改革构成一种权衡关系,或者将种种变相的经济刺激政策假改革之名以行。从“双创”中各地的扶持政策中,这种倾向已能窥见一斑,必须严密关注,加以防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明确,这种补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众所周知,财政预算本应经过政府编制、立法机关审批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规范预算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公众难以知晓上海此举是否经过了法定程序。此外,受经济形势影响,各地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财政支出则刚性增长,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压力空前。因此,每一分每一厘财政资金都应用到刀刃上。补贴天使投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显然有违国情民意。
多年来,许多政策用心良苦,却缺乏实效,甚至带来诸多负面效果,类似教训并不鲜见。上海市此次补贴风波表明, 在 涉及与市场关系时,“有为”更须恰当。
上一篇:盘前必读: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举行
下一篇:中国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