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的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而2014年的新增人口为1687万人。
在近一年前的2015年2月初,国家卫计委官员曾在一场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展望研讨会上预计,“2015年受单独两孩政策影响,出生人口将比2014年多100万左右。”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也曾公开表示,2015年的出生人口可能会再次较大幅度地攀升,或将逼近1800万。在他看来,开放单独二孩政策后,新的出生小高峰将如期而至。
然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说明,生育小高峰不仅没有出现,2015年全年的出生人口和2014年相比还不升反降。
生育意愿下滑趋势严峻
国家卫计委培训交流中心主任蔡建华表示,2015年新出生的1655万人口中,肯定还包含了“单独两孩”的贡献。若不论传统民间思想中对羊年出生的忌讳,可以看出,“一孩的生育意愿正在降低”。
蔡建华说,按照一般判断,大家认为2015年新生人口会到1700万甚至1800万,“没人判断会低于2014年的出生人口数,但现在比前一年反而还降低了。”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任教授梁建章共同撰文指出:即使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去除堆积反弹因素,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也会远低于更替水平。
黄文政、梁建章指出,养育成本增加、老龄化迅速恶化,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不断加重等抑制生育意愿的因素,正在形成恶性循环。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除非将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附近,人口的快速萎缩将一直持续下去。
人口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人口形势已非常紧迫。公开数据表明,自从1991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普查和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则显示,中国在2010年至2013年间的生育率仅为1.18、1.04、1.26、1.24,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处于世界最低之列。
黄文政、梁建章预计,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未来10年,中国22岁至29岁的生育旺盛期的女性将萎缩42%,这恐使中国的出生人口到2050年前后,萎缩到每年约800万人。而这将只占世界全年出生人口的5%,他们评估,中国要将生育率提升到世界平均,可能还需要再两三代人时间。
鼓励生育需有配套手段
蔡建华介绍,从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宣布、2014年政策开始在各省份落地以来,生育“单独二孩”的申请量到2015年11月底累计了191万,平均每个月增加6-8万。但到2015年底的最终累计不会超过200万。
这一数据远低于此前的官方预期。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相关负责人曾在2013年12月表示:“从全国来看,符合‘单独二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大概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生育意愿的大幅降低比政府预想的情境更早来临。蔡建华认为,出生人口减少将是大势所趋。他分析道,目前的生育主力军是“85后”的年轻人,而他们的生育意愿普遍较低,甚至不想生。“这个趋势需要高度关注”,蔡建华说。
他表示,如果该趋势进一步延续,政府应该考虑实施鼓励生育的措施,包括延长产假、减少相关税收、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产品(如儿童早期养育),以此降低养育成本,帮这些年轻父母创造更好的生育条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有关“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说明中亦明确提到,“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种趋势还在继续。这些都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者呼吁,面对低迷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中国需要立即取消生育限制并鼓励生育,提供配套服务。即便“全面二孩”政策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法后已经启动,但在自由生育尚未全面放开以前,中国采取的仍是全球最严厉的生育限制标准。
黄文政、梁建章称,如果不及时鼓励生育,生育率在经历短暂的反弹之后依然会一路下滑,未来中国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不可避免,规模和幅度在人类历史上都将是空前的。“其后果将是经济长期低迷甚至萎缩,国力衰退,甚至中华文明式微。严重的低生育率危机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