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日大盘熔断提前收盘后,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证监会就熔断表态,并就大股东解禁股减持研究新规,多家上市公司增持维稳,大盘止跌企稳仅一日后,周四(1月7日)再度暴跌,触发熔断,开盘不到半个小时,沪深300跌幅触及7%。
股指期货同步大跌,沪深300期指IF1601收跌6.81%,中证500期指IC1601跌停跌幅7%,上证50期指IH1601跌6.31%。亚太股市跌幅扩大,香港恒生国企指数一度跌近5%,下探至2013年6月以来的新低。投资人士热议如沸,“这是股市成立以来最短的交易日,将被写进中国股市大事记。”
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表示,今日再次熔断,主要有四大因素。第一、供给侧调整背景下,周期性行业风格切换很难一蹴而就;第二、人民币大幅贬值短期担忧情绪加大,加重抛压;第三、朝鲜核试验带来了世界范围不稳定因素,全球股指大跌,尤其是原油暴跌;第四,注册制月内公布、PMI再次收低,对市场预期利空,新年开始,年报将陆续披露,鲜有亮点,也导致市场缺乏做多的信心。
长江证券资深投顾李凯表示,隔夜欧美股市大跌、人民币继续大幅贬值是导致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大利空还包括针对1月8日的大股东解禁减持没有最新政策出来。
周四开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跳空低开,跌至2011年2月来最低水平,随后跌幅有所收窄。离岸人民币兑美元(CNH)开盘大跌400基点,目前回升至6.70以下,报6.6953。
“人民币快速贬值带来资金的外流,外资看空中国经济,逻辑成立并传导。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还会下滑。”大同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剑告诉我们。
陈剑指出,供给侧改革思维下,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将带来经济的调整压力,各大券商也不看好2016年的经济。当然大盘暴跌最主要的还是估值偏高,业绩不理想只能通过股价下滑来化解估值压力。2016年只能做超跌反弹的操作,“目前市场还在恐慌期,继续等”。
此前,市场有传言,1月8日,大股东减持股份政策到期后,会有1万多亿股份集中减持。对此证监会在5日盘前紧急表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证监会表示,虽然大股东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不是都有现实减持需求。从近年来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有效缓解了对市场的压力,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
证监会透露,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减持股份的比例进行限制,引导其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既可实现应对股市异常波动临时性措施的有序退出,又可防止大股东集中减持对市场造成冲击。这个规定将于近日公布。
西南证券策略分析师朱斌认为,“熔断”机制原本是为了避免市场的剧烈波动,但在目前的市场规则下这一机制却在事实上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主要有三大原因。
朱斌表示,一是熔断机制将放大市场震荡幅度。当市场本身的调整压力使之下跌2-3%时,若有一些增量抛盘,一旦触发5%的熔断,则恐慌情绪马上会在全市场传递,继而在15分钟的熔断结束后,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将指数往下带到7%,进而触发全天熔断。当市场存在上行动力时,同样如此。
二是熔断机制使市场当日的自身调整失效。由于熔断期间停止交易,场外资金不可能再次买入(或者场内持股者不能再卖出),当天的走势就被单向固化,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单边波动的特征。
三是由于存在市场记忆效应,上述两点会被市场所放大。当市场上涨(下跌)幅度稍微放大时,投资者记忆将助推“熔断”的自我实现。未来暴涨暴跌,熔断机制被反复触发可能会成为市场常态。
朱斌表示,由此可见,在涨跌幅限制和T+1制度作为基本架构下的市场中,熔断机制能否平抑市场波动或许需要被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