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所所长姚余栋在近日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研讨会”上表示,据央行金融所初步调研显示,当前频繁跑路的P2P暴露了两大问题,一是恶性诈骗,二是经营不善。
出现跑路现象的平台,真正因为项目有问题或者资产端还不起的,即出现经营问题的p2p,只占20%;而搞资金池、非法融资、担保出现问题的占80%。“如果真正坚守底线,不会有这么大风险,风险在于你突破了底线。”姚余栋说。
“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依然显著,它本质上还是金融,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风险隐蔽性、广泛性、突发性特点依然存在,互联网金融要坚守风险底线。” 姚余栋强调。
数据显示,截至2015月11月底P2P网贷累积平台数量达到4782家,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问题的平台累计1316家,占到平台总数27.5%。其中2015年前十一个月期间,问题平台数量达到954家,占到问题平台总数的72.5%。
姚余栋指出,风险频发的原因,一是信息体系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二是结构存在缺陷;三是风险管理简单化,内控机制未建立;四是信息安全无保障;五是法律体系不完备,监管主体不到位。
他表示,当前中国的P2P市场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还没有出台,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尚未全面推行,P2P的风险处于高发阶段;同时P2P在本土化的运营过程中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已经开始凸显,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劣质平台,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在他看来,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包括出借人和P2P平台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收益权凭证无法流通的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即非法集资风险等。
他具体分析称,P2P的资本金有限,承担不了担保的责任,也无法承受信用风险,因而不能搞资金池,因为赔不起;要让资产端透明化,让投资者自主承受风险;也不能做非法集资,“一旦触发公安部门的调查,在网络时代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就会触发你的信用风险、流动风险,顷刻之间平台崩溃,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是不可预知的”。
P2P网络借贷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直接借贷,其内在精神是普惠金融,致在公开、公平、公正的互联网背景下,降低金融门槛,让更多人共享金融服务。姚余栋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放开民营银行门槛,“如果速度不快,可能需要一万家P2P来补充,因为要保证6.5%的经济增长速度,给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要么来自于银行,要么自于P2P。”
目前在美国P2P不超过30家,中国有3000家,姚余栋预计2020年达到1万家,可能达8000亿的信贷余额,相当于再造一个交行。“坚守三个底线,即不作担保、没有资金池、不做非法集资,如果真是按照这个方向做,这个行业前景就有可能成功。”姚余栋表示。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马国光透露,今年8月下旬,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正式上线,首批接入机构13家,另有上百家机构向协会递交了接入申请,目前第二批接入机构正在进行。截至目前系统已发生查询7万多笔,反馈数据信息1.3万多笔,系统正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接入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系统将继续推进行业数据整合,进一步实现风险信息在行业间的及时有效共享,以提升行业风险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