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自酒行业社会信用指数2024年年度分析报告
来源:数亮指数  日期:2025-04-03
  • 分享到QQ空间

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社会信用指数稳步上升,下设六大模块指数中资本实力指数保持升势,增长10.53%;营运能力指数小幅上升,增长0.20%;盈利能力指数平稳运行,增长0.06%;偿付能力指数持续向好,增长5.40%。发展潜力指数小幅下降,下降5.63%;信用风险指数小幅回落,下降0.55%。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调整期,在此背景下,泸州市积极推进白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已初见成效。未来,随着白酒行业进一步调整,泸州市白酒产业需在推动工艺革新与数字化融合,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推进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好文章,进而推动泸州白酒产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一、指数解读

(一)泸州市白酒行业社会信用指数稳步上升

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社会信用指数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指数值达到159.85点,较上年增长3.08%。

2020—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社会信用指数走势图

2024年,白酒行业在消费需求持续走弱、市场结构深度调整的双重压力下,正经历着库存周期拉长与价格体系失序的行业阵痛。面对高端品牌市场挤压加剧、渠道价值重构的竞争态势,泸州白酒企业以产品矩阵创新重构价值曲线,用数字化营销打通消费场景,借供应链优化重塑运营效能实现逆势突围,最终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中成功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成为区域酒企转型升级的标杆典范。

泸州市白酒行业社会信用指数下设资本实力指数、营运能力指数、盈利能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偿付能力指数、信用风险指数6大模块,2024年六大模块指数呈现出“四增二降”态势。

(二)资本实力指数保持升势

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资本实力指数延续增长态势,达276.86点,相比上年增长10.53%,泸州市白酒产业资本效能稳健增强。

2020—2024年资本实力指数走势图

泸州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实施白酒“三品战略”,支持泸州老窖建成行业龙头企业、郎酒打造行业头部企业,支持川酒集团牵头组建“泸州原酒联盟”、打造原酒产业领军企业,推动玉蝉、三溪、仙潭、蜀泸、巴蜀液、佳乐等腰部酒企健康成长,加快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其中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表现突出,2024年一至三季度,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243.04亿元,同比增长10.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93亿元,同比增长9.72%。此外,多方面的产业支持政策不仅提升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也增强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泸州市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白酒产业政府引导子基金,力争撬动不低于10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酒企生产经营、项目招引、原酒收储和技术创新推广。大力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优质酱酒基地、泸州老窖智能酿造技改、郎酒酿酒工程技改等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优质浓香白酒、优质酱酒、优质原酒核心产区,这些举措都为泸州市白酒行业的资本实力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本实力指数下设经济效益指数、发展规模指数、人才资本指数三项细分指数,2024年均呈现增长态势。

2022—2024年资本实力指数下设细分指数走势图

具体来看,2024年经济效益指数、发展规模指数、人才资本指数增速呈现“两快一缓”。经济效益指数达332.84点,相比上年增长10.66%;发展规模指数达202.14点,相比上年增长4.96%,增速相对较缓;人才资本指数达314.33点,相比上年增长18.32%,高于资本实力指数增速7.79个百分点。“两快一缓”的增长格局,体现出泸州白酒行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才与经济效益对产业升级的强牵引力,也为后续深化资本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关键着力方向。


(三)营运能力指数小幅上升

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营运能力指数小幅上升,指数值为132.56点,相比上年增长0.20%。表明泸州市白酒企业资产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正逐步改善,为白酒产业结构性优化蓄力。

2020—2024年营运能力指数运行走势图

营运能力指数下设资金周转指数、资产营运指数两项细分指数,本期两项指数走势相对平稳,其中,资产营运指数走势稍弱。

2020—2024年营运能力指数下设细分指数运行走势图

2024年,资金周转指数为146.87点,相比上年增长0.50%,资产营运指数为118.25点,相比上年下降0.17%。具体指标来看,资金周转指数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库存商品周转率指标相比上年增长5%以上,表明企业收款和库存管理效率提升,产品市场认可度和销售流畅性增强。而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下降9.83%,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有所降低,资金回笼速度减缓。资产营运指数中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相比上年下降4.27%,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扩张速度放缓,可能是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减少不必要投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整体而言,泸州白酒行业在营运能力上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但企业仍需进一步优化资产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以应对白酒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四)盈利能力指数平稳运行

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盈利能力指数平稳运行,指数值达126.35点,较上年增长0.06%,泸州市白酒行业总体盈利能力维持稳定。

2020—2024年盈利能力指数走势图

盈利能力指数下设投资盈利指数、销售盈利指数两项细分指数,2024年两项细分指数呈现“一增一降”态势。

2020—2024年盈利能力指数下设细分指数运行走势图

具体来看,投资盈利指数上升至143.74点,相比上年增长1.27%;销售盈利指数为114.77点,下降0.92%。从细分指标看,销售盈利领域受市场需求收缩与成本上行双重挤压,收入利润率与成本利润率同比分别回落0.66%和1.18%;反观投资盈利端,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与资本结构,总资产报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逆势攀升0.73%和1.82%。这一降一升的分化格局,体现了行业短期承压的现实挑战,也凸显了资本管理效能提升对盈利韧性的关键支撑作用,为产业应对周期波动提供缓冲空间。


(五)发展潜力指数小幅下降

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发展潜力指数小幅下降,指数为157.82点,相比上年下降5.63%。

2020—2024年发展潜力指数运行走势图

从具体指标来看,泸州白酒产业发展潜力指数的波动主要体现为增速边际回调特征。2023年发展潜力指数下设二级指标资本增长率指标同比增幅达1.39%,而2024年收窄至0.81%。该指标增速的放缓主要归因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及行业周期性调整压力传导,并非产业潜力实质下滑的体现。事实上,在产业结构性优化背景下,泸州白酒行业仍保持正向资本积累态势,凸显在行业周期性调整中的潜力与韧性。

泸州白酒产业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与集群优势,作为全国唯一“浓酱双优”核心原产地,依托优质的原酒产能规模,构建了覆盖原粮种植、智能酿造、包材配套、检验检测等全产业链的生态圈,集聚上下游企业305家,形成“一核三带五组团”“一链四承载地”产业布局。政策层面,《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十条政策措施》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攻关与品牌建设等。同时,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已建成白酒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和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引领低碳发展新范式。随着“川酒全球行”拓展国际市场,“酒旅融合”提升文化附加值,泸州正向2025年1500亿元营收的目标加速迈进,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加速成形。


(六)偿付能力指数持续向好

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偿付能力指数持续向好,指数为133.42点,相比上年增长5.40%。

2020—2024年偿付能力指数运行走势图

偿付能力指数主要监测企业偿还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能力,以及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静态来看,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来看,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

为大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泸州在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提升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企业信用资产价值,通过模型测算、特征筛选和行业推荐等方式形成白酒产业“白名单”,推送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行业差异化融资需求,依托“天府信用通”等融资服务平台,上线“酒好贷”“E泸贷”“酒商贷”“酒企贷”等涉酒贷款产品。引入兴泸、城投、金通等融资担保机构,以信息增信和补偿增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民营中小酒企的融资可得性。


(七)信用风险指数小幅回落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泸州白酒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泸州市白酒行业信用风险指数为正向指数,即指数越高,表明泸州市白酒企业信用风险越低;反之,表明泸州市白酒企业信用风险越高。

泸州市以信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为支撑,综合应用公共和市场化信用产品与服务,为白酒产业赋能增信。并通过构建完善“信用链”,建立挖信、育信、评信、用信、管信机制,使白酒产业链企业信用水平持续提升。然而在白酒产业结构性优化背景下,短期内部分企业因经营模式转型滞后或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泸州市白酒企业社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信用风险指数小幅回落至103.62点,相比上年下降0.55%。

2020—2024年信用风险指数运行走势图

从时间维度上看,泸州市白酒行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的100.56点上升至2024年的103.62点,年复合增长率0.75%。泸州市通过构建完善“信用链”,建立挖信、育信、评信、用信、管信机制,白酒产业链企业信用水平持续提升,企业信用资产价值持续激活,产业链信用环境持续优化。在“信用链”的保障支撑下,泸州市白酒产业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80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335亿元,并将向2025年的1500亿元目标持续迈进。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选送的《以“信用链”赋能白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二、泸州市白酒行业社会信用指数深度分析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泸州市锚定“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建设目标,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数智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白酒产业的系统性升级。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驱动固态酿造从工艺传承向智能酿造的系统性跃迁,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泸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等50余家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盟,形成460余人的跨领域科研团队,累计攻克酿酒微生物研究等关键技术难题87项,获专利授权103项,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突破。

在人才培育方面,泸州市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依托川酒学院等平台,每年培养2000余名酒类全产业链技术人才,并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白酒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人才储备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泸州产区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0万人,其中各类白酒职业技能人才1000余人。

从数据来看,人才资本指数自2016年基期100点以来保持快速攀升的强势走势,2024年指数值达到314.33点,年复合增长率达15.39%。

2016—2024年人才资本指数运行走势图

在数智化与新质生产力转型方面,泸州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白酒产业大数据综合平台,聚焦七大产业场景,实现生产、物流、消费全链条数字化管理。郎酒、华艺陶瓷等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测,推动能耗及成本不断降低。绿色技术创新同样成效显著,泸州老窖牵头实施的酿酒废弃物资源化项目,使酿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90%,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在项目建设上,持续推进郎酒泸州基地等38个重点酒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77.46亿元,超序时进度97%。通过“白酒+新能源”“白酒+文旅”等模式创新,泸州正加速形成智能化、低碳化、全链条的产业新生态。


(二)中小企业信用承压多维治理纾困

信用风险指数通过银行和税务机关对泸州白酒企业的评级进行刻画,为政府与金融机构提供了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本参照。2024年,泸州白酒行业信用评级指数走势承压下行,结束连续3年的上升趋势,其细分指数中,纳税信用评级指数同比下降1.67%,银行信用评级指数和诚信红黑榜指数与上年持平2024年,泸州市白酒行业在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深度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呈现出信用风险指数承压态势,尤其部分中小酒企因纳税信用评级下滑导致信用风险敞口有所增加。中小酒企受限于粗放经营模式、品牌附加值不足及库存压力加剧等问题,在税收合规性、财务透明度等信用评价核心指标上表现疲弱,叠加行业监管趋严与市场竞争白热化,放大了其信用风险,凸显了泸州市白酒产业结构性改革与精准信用赋能的迫切性。

面临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困局,为推进白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泸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起白酒产业信用综合管理系统。依托系统对企业信用评价、信用指数、信用提升、信用融资等指标提供数据支撑,旨在构建“信用档案—信用评价—信用指数—信用提升—信用融资—信用宣传”全链条白酒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信用档案与泸州市白酒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对接,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记录,完善企业信用画像。目前,已通过白酒产业信用综合管理系统,为全市产业链上的91家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

泸州市还有针对性地开展白酒行业信用培育和提升工作,通过编制白酒企业信用合规建设指南,鼓励引导企业从多方面加强信用合规建设。支持泸州老窖推进白酒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对白酒原料、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确保“泸酒”品质。

三、发展建议

(一)数智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全链条深度协同,推动生产、管理、营销的系统性革新。在生产端,整合智能酿造标杆经验,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关键工艺参数,结合AI算法构建动态优化模型,提升品质稳定性与资源利用效率;同步搭建供应链智能调度平台,贯通种植、酿造、流通等环节数据流,形成全产业链“数字中枢”,以智能分析优化库存周转与应急响应能力。在质量管控维度,应用区块链构建可信追溯体系,为产品赋予全生命周期数字身份,实现从原粮到消费终端的全生命周期可信追溯,将品质管控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字资产。

营销层面可融合沉浸式体验与数字生态创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复现酿造历史场景,开发数字藏品、定制化产品等虚实交互载体,增强消费端情感联结;拓展直播电商与跨境渠道,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年轻及海外客群偏好,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域营销网络。深化用户共创模式,通过扫码互动、DIY调酒等个性化服务,推动单向销售向双向价值共享升级。最终构建“智慧生产-敏捷供应-精准触达”的全链路数字化体系,以数智动能重塑产业竞争优势,赋能白酒价值链向高端化、全球化跃迁。

(二)绿色低碳维持可持续发展

以绿色智造为突破口,推动“低碳工艺+智能生产”深度融合。围绕全产业链降碳目标,优先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建设生物质燃料处理中心,优化锅炉热效率,系统性减少碳排放强度;同步构建分级循环利用体系,提升酿造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总量。针对酒糟、窖泥等副产品,联合科研院校研发资源化利用技术,探索有机肥转化、生物质能提取等路径,形成废弃物近零排放的生态闭环。在智能化升级层面,以产区为核心搭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模块化改造方案,如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窖池管理系统,降低技改门槛与成本;通过工业互联网集成能源监测网络,实时追踪关键能效指标,动态优化生产流程,打造白酒行业绿色智造标杆。同时,推广智能酿造示范线,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制曲、发酵等环节,实现品质稳定性与能耗控制的双重提升,最终构建“低碳引领、数智驱动、循环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为白酒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三)推动品牌跃升提高影响力

以文化赋能为核心,系统整合诗酒文化遗产与历史酿造遗存,打造贯通产区的文化体验长廊,开发数字文创、非遗工坊等沉浸式载体,将“酒城”生态符号升格为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IP。同步建设酒文化博览中心,运用数字技术复原历史场景,构建可溯源、可交互的传播体系,强化品牌历史厚度与情感共鸣。在战略协同层面,坚持多品类协同与跨产区联动,加速新兴酿造基地布局,推动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形成特色互补的产业生态;依托技术标准体系创新巩固核心香型优势,建立“产区+企业”协同机制,统筹地标酒旅资源,在国内外展会实施分众化精准推介,借助智能画像匹配海外消费偏好,提升品牌溢价空间。同时,推动业态创新与消费场景融合,通过虚拟现实复刻传统酒肆、搭建元宇宙消费空间,激活年轻群体互动体验;深化绿色酿造技术研发与产业链环境管控,以生态价值反哺品牌内涵,形成“文化驱动+品质引领+数字破圈”的立体化品牌跃升路径,持续扩大泸州白酒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大营裘皮产业指数2025年3月下半月点评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