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鱿鱼价格指数2025年3月点评
来源:数亮指数  日期:2025-04-02
  •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点评由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与数亮科技联合编制发布。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鱿鱼市场行情多变,价格指数走势仅用于反映国内鱿鱼价格的变化趋势。

本期,依据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的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数据与数亮科技指数模型综合计算得出2025年3月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为广大厂商与消费者提供权威科学的指数运行情况分析。

一、指数运行总体表现

据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数据观测显示:从月价格指数运行情况来看,2025年3月,中国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延续上扬走势并创新高。从周价格指数运行情况来看,3月后3周指数强势上扬,其中第3周环比涨幅达4.25%。

(一)月价格指数

2025年3月,鱿鱼供应依旧紧张,市场库存不断减少,中国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继续上扬,收于历史新高283.04点,环比上涨7.72%。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月)

2025年3月,四大海域鱿鱼月价格指数表现为“三涨一跌”。

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涨幅最大,收于318.43点,环比上涨9.51%。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分别收于206.09点和245.24点,环比分别上涨2.67%和6.90%。西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有所下滑,收于209.45点,环比下跌3.42%。

各海域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走势

(二)周价格指数

2025年3月,中国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涨幅扩大,第一周稳定在269.24点,后三周分别是274.05点、277.05点、288.81点,环比分别上涨1.79%、1.10%、4.24%。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周)

细分来看,四大海域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呈现分化态势。东南太平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呈现先跌后涨,第一周环比下降0.19%至312.79点,后续又持续上涨,第四周指数收于339.33点。印度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呈现涨后企稳,前三周连续上涨,第三周指数收于268.66点,较2月末上涨7.90%,第四周继续保持稳定。西北太平洋海域3月各周鱿鱼价格指数呈现先跌后稳,第一周下跌至195.60点后平稳运行。西南大西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呈现先涨后跌,前三周从162.49点逐步上行至168.90点,末周微幅回落至168.55点。

各海域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

二、鱿鱼月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一)西北太平洋海域

西北太平洋海域价格指数保持平稳,主要得益于供给端稳定与需求端疲软的双向作用。供给方面,该海域未受显著自然灾害影响,捕捞量处于正常波动范围,且日本削减76%的太平洋鱿鱼配额政策尚未传导至短期市场;需求方面,下游加工企业采购重心偏向价格更高的东南太平洋鱿鱼,西北太平洋仅作为“救急小仓库”,交易活跃度有限。此外,冷链技术优化使区域价差收窄至8%以内,进一步抑制了价格波动。

(二)东南太平洋海域

东南太平洋海域价格上涨主要受供给短缺与成本推升双重驱动。供给端,秘鲁近海受厄尔尼诺现象(ENSO)持续影响,导致渔获量锐减;叠加秘鲁政府严控非法捕捞(IUU),卸货量长期低位。需求端,加工企业因库存消耗被迫补货,但高成本导致采购谨慎,市场呈现“价涨量缩”特征。国际层面,秘鲁FOB基准价上涨及船东看涨情绪进一步推高价格。

(三)西南大西洋海域

该海域的阶段性波动源于供需节奏错配。前期上涨得益于阿根廷专属经济区捕捞稳定、渔获质量优良,且中国对中小规格(200-600g)产品需求旺盛。后期回落则因3月运输船集中到港,市场预期供给增加,而加工企业因成本高企转向观望。此外,福克兰群岛捕捞季延后引发的供应增量预期也加剧了市场谨慎情绪。

(四)印度洋海域

印度洋鱿鱼价格指数温和上涨主要由进口替代效应驱动。2024年中国鱿鱼进口量同比下滑18.4%,印尼等传统来源国供给收缩,推升对印度洋产品的替代需求。此外,日本配额政策间接推高西北太平洋价格,部分需求溢出至印度洋,形成支撑。

三、市场行情分析

(一)西北太平洋海域:价格指数平稳运行

1. 供应稳定与需求刚性

该海域鱿鱼捕捞量常年保持稳定,未受极端天气或政策调整影响,供需处于平衡状态。

2. 替代品竞争压制波动

同期中日韩市场秋刀鱼、鲭鱼等替代海产品供应充足,消费者偏好分散,抑制鱿鱼价格波动空间。

(二)东南太平洋海域:持续上涨

1.捕捞配额收紧与出口需求激增

秘鲁、智利等主产国在2025年初实施更严格的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捕捞配额缩减,导致供应紧张。与此同时,中国春节后加工企业集中补库,叠加欧洲市场对高品质鱿鱼需求增长(如西班牙海鲜饭原料采购),推动价格大幅攀升。

2.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3月东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鱿鱼洄游路径改变,捕捞效率下降,进一步加剧供应短缺。

(三)印度洋海域:温和上涨

1.地缘冲突推高运输成本

红海航线因地区局势紧张,部分货轮绕道好望角,运输周期延长,物流成本增加,供应链压力传导至终端价格。

2.欧盟市场品质溢价

印度洋鱿鱼因低污染特性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出口至法国、意大利的高端餐饮渠道溢价率提升。

(四)西南大西洋海域:先涨后跌

1.前期上涨:季节性需求与捕捞受限

南半球气温偏低,阿根廷外海渔船作业受限,供应量环比减少。叠加巴西、乌拉圭加工厂为复活节出口旺季备货,采购需求集中释放,推升价格。

2.末周回落:供应恢复与库存释放

4月天气转暖,捕捞量回升,同时阿根廷冷冻库存释放,市场短期供需矛盾缓解,价格小幅回调。

综上,全球市场仍存较多不确定因素,价格波动仍然频繁,行业各方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规划库存及采购策略,以降低风险、优化利润空间。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