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24年赞皇酸枣仁价格指数震荡回落,酸枣核、酸枣仁价格指数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上半年回落明显,下半年波动幅度缩小,同时在产新时期价格短暂回升。产业发展指数触底回暖,其中下半年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产业景气指数运行良好,2024年赞皇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虽有波动,但全年景气指数位于景气区间运行。
2024年指数运行回顾
(一)酸枣仁价格指数震荡回落
2024年,酸枣仁价格指数总体呈现下滑态势,12月指数为168.32点,较2023年12月下跌85.42点。

酸枣仁价格指数走势图
——2024年上半年,酸枣仁价格指数下滑明显,6月指数为177.91点,上半年累计下跌75.84点。
一季度走势相对平缓,指数跌后企稳,2月环比上涨,指数达全年最高241.22点。与春节前相比,节后产地询货商家增多且产地货源充足,市场供需关系稳定,带动了酸枣仁价格小幅上涨。二季度,受存货积压、需求转淡影响,酸枣仁价格跌速加快,5月指数跌破200点到197.49点,6月指数继续下滑至177.91点,环比下跌19.58点。
综合上半年行情来看,指数走势震荡下滑明显,延续了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行情,并且供需两端均颇受打击。一方面,由于之前高价刺激,酸枣种植热潮空前,预计未来两年酸枣仁的供应量会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高昂的价格抑制了消费需求,市场热度逐渐减退。再加上医疗领域反腐风暴和“3·15”晚会伪劣酸枣仁产品的曝光,多种因素导致酸枣仁市场行情低迷。
——2024年下半年,酸枣仁价格指数虽表现下滑,但波动幅度有所缩小,12月指数为168.32点,下半年下跌9.59点。
三季度指数跌后回暖,7-8月酸枣仁价格延续下滑走势,但跌幅明显收窄,9月随着产新季开启,市场流转加速,酸枣仁价格指数企稳回暖,指数为191.65点,环比上涨18.78点。四季度先涨后跌,10月指数延续涨势,产新季酸枣仁加工成本上升,酸枣仁价格存在上涨支撑,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市场主要采取随购随销策略,行情呈现出略微波动状态,10月指数为192.30点,环比小幅上涨0.65点。11-12月指数再次回落,12月收于全年最低168.32点。新货上市增多,但市面需求暂时不大,且持续多以按需购销行情为主,酸枣仁走货缓慢,导致行情继续下行。
(二)原料价格指数下跌
1.酸枣核价格指数同步下滑
2024年,受酸枣仁价格行情影响,酸枣核价格指数波动下跌,2024年12月指数为186.95点,较上年12月跌71.30点。

酸枣核价格指数走势图
2024年酸枣核价格指数走势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波动下滑、止跌回暖、加速下跌三个阶段:
波动下滑阶段(1-8月)——酸枣核价格指数下滑明显,期间除2月小幅微涨1.05点至253.10点外,其余均呈下滑走势,8月指数为217.12点,较2023年12月下跌41.13点。分析来看,正处在酸枣核产新前期阶段,同期酸枣仁市场整体表现疲弱,酸枣核价格上涨支撑动力不足,导致酸枣核价格下滑。
止跌回暖阶段(9-10月)——酸枣核价格指数止跌上涨,9-10月指数分别为226.40点、226.62点,短期内指数走势企稳。一方面,产新期来临,酸枣仁市场需求有所释放,行业阶段性旺季效应凸显;另一方面,2024年赞皇人大表决通过了《赞皇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强野生酸枣资源保护的决定》,在全国同行业领域首次以《决定》的形式对野生酸枣资源保护做出立法性的专项规定,明确了采收时间,划定了保护范围、下大力度打击抢青采收行为,“抢青”情况有所好转,优质酸枣供应量增加,为酸枣核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加速下跌阶段(11-12月)——酸枣核价格指数再度回落,且跌幅较为明显,11-12月指数环比分别下跌22.93点、16.74点。分析来看,产新结束后,市场酸枣仁交易减少,带动原料价格行情表现疲软。
2.红酸枣价格指数同比下跌明显
与往年相比,受酸枣仁价格震荡回落影响,2024年红酸枣价格指数同比呈现快速下跌,同比跌幅均在40%左右,同比下跌明显。从环比情况来看,2024年11-12月环比跌幅持续收窄,分别为11.52%、0.58%。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和优质酸枣供应量的增加,红酸枣价格呈现企稳态势。
红酸枣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变动情况

(三)产业发展指数触底回暖
2024年四季度产业发展指数为121.91点,较上年同期上升18.57点。

产业发展指数运行走势图
上半年产业发展指数持续下滑,一、二季度产业发展指数分别为94.41点、85.10点,环比分别下滑8.93点、9.31点。分析来看,酸枣仁行情持续走弱,带动产业发展指数下滑。2024年下半年,产业发展指数触底回暖。三、四季度指数持续上升,四季度达到全年最高121.91点。具体来看,下半年,酸枣仁产业发展迎来周期性旺季,同时“第二届中国·赞皇酸枣仁产业发展大会暨全国睡眠产业研讨会”举办,赞皇酸枣仁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大大提升,带动产业发展指数触底回暖。
(四)产业景气指数景气运行
2024年,赞皇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运行情况整体较好,全年指数均在荣枯线上方运行。赞皇酸枣仁行业经历了初期价格的下降、中期的稳定增长以及后期的持续推动三个阶段,整个酸枣仁行业在2024年的整体环境中展现出了显著的发展弹性和积极的趋势。

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整体来看,2024年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走势表明赞皇酸枣仁产业仍处景气区间,具体如下:
一季度,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先升后降。1月,产业景气指数触底回暖,指数为109.18点,环比上升7.9个百分点,高出荣枯线9.18个百分点。分析来看,1月中下旬到2月初,优质货的行情出现了小幅反弹,市场的整体走销情况也相对顺畅,带动指数回暖。2月、3月产业景气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指数分别为111.48点、111.10点,整体上表现出企稳的迹象。
二季度,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延续上升趋势。4月、5月景气指数持续上升,5月指数达到上半年最高114.83点,高于荣枯线14.83个百分点,6月冲高小幅回落,指数为113.31点。分析来看,二季度酸枣仁景气指数延续荣枯线上方运行,尽管期间酸枣仁价格尚未企稳,但市场交易状况较之前略有改善。同时,从景气指数细分指标看,二季度信心类指标虽有波动,但信心类景气指数整体居于高位,支撑赞皇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处于景气区间。
三季度,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快速抬升。具体来看,7月,赞皇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延续下滑走势,指数为111.28点,环比下降2.03个百分点,但高出荣枯线11.28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运行;8月、9月景气指数探底回升,指数分别为116.60点、124.11点,其中9月指数升至全年最高点,赞皇酸枣仁产业复苏回暖。具体来看,第二届赞皇酸枣仁产业发展大会在9月底成功举行,大会上达成合作项目金额共约28亿元,同时产新期来临,酸枣仁市场迎来阶段性旺季,酸枣仁的生产量、企业的销售收入、销售利润以及用电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旺季特征明显,行业呈现复苏迹象。
四季度,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回落企稳。具体来看,由于9月行业迅速复苏带来的高基数效应,10-11月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由升转降,指数分别为112.88点、111.99点,并且各项指标出现阶段性回落,这是市场自然调节的结果,也反映出市场需要时间来吸收前期的采购需求。12月酸枣仁产业景气指数企稳回暖,指数为115.05点,高于荣枯线15.05点运行,上游货源充足,酸枣仁企业对酸枣市场充满信心,随着年关来临,市场产销进一步推动,景气指数再度走高。
基于指数运行情况的深度解读
(一)中药材步入调整期,酸枣仁价格表现下滑
2024年上半年,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而从第三季度开始,中药材价格开始出现持续回落,中药材市场行情步入调整阶段。以安国中药市场为例,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自7月以来呈现下滑走势。

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走势图
从中药材市场行情走势看,酸枣仁这一中药成分的价格波动尤为引人注目。自2023年10月起,酸枣仁价格便开始持续下滑,其调整期也较其他药材更早。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酸枣仁价格指数急剧下降,下半年尽管在产新期价格有所反弹,但整体的下降趋势并未得到扭转,酸枣仁价格走势与整个中药材市场的走势趋于同步。
由于中药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一地产销全球,一季产销全年”的农副产品特征,近年来社会闲余资金越来越多的流入药材市场。回顾近年来价格波动较大的品种,酸枣仁无疑是一个突出的例子。2022年之前,酸枣仁单价尚在500元/kg以下,但随着疫情的缓解,需求增加,加之股市和楼市的低迷,社会游资涌入市场,囤积、抢购和推高价格,导致酸枣仁价格从400多元/kg飙升至800多元/kg,甚至突破千元大关。然而,由于生产无序扩张、市场需求锐减以及资本的撤出,酸枣仁市场行情遭受重创。2023年产新后,酸枣仁价格开始下滑,最终跌破500元/kg,目前市场趋向稳定,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不过,对2024年酸枣仁价格行情的这种回落到企稳趋势的这一过程,酸枣仁价格的震荡下滑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调整,也揭示了中药材市场在面对外部因素冲击时的自我调节能力。至少从2024年下半年来看,多为根据需求随购随销,酸枣仁价格基本维持在500元/kg上下波动,并且2024年底走销情况好转,行情又出现小幅反弹,产地酸枣仁价格小幅上涨,目前价格基本趋稳。
展望2025年,酸枣仁市场的走势不仅取决于加工户与存货商之间的策略互动和博弈,还应密切关注原产地供应动态。可以明确的是,随着市场逐渐消化前期的价格波动,预计酸枣仁的价格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将为中药行业的生产和扩张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二)从上下游看酸枣仁行业发展
——从上游来看,酸枣种植受到天气、土壤条件、种植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遭遇自然灾害,导致酸枣产量减少,进而推高其市场价格。
2023年是酸枣树自然生态大年,枣树结果率高,产量大,但由于市场无序加资本操纵,量高、价高,价格波幅也巨大。2024年是酸枣树自然生态小年,一些地区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导致了酸枣减产,结果率低,产量低,不过由于上一年度囤货多,并受前期价格巨幅波动的情绪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酸枣核价格的下滑趋势,导致2024年酸枣收购价格低(2023年最高44元/kg,2024年14元/kg左右)。同时,在2024年产新期间,虽然市场需求有所释放,但部分地区的酸枣核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整体价格的上涨动力。不过,整体来看酸枣市场需求量保持持续提升状态,叠加2024年产量低、价格低、需求旺盛等因素,预计到2025年7月份之前酸枣仁会有一波价格高峰。
——从下游市场分析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整体业绩面临较大压力,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药材需求量的缩减,进而引发了中药材价格的普遍下降。
供求关系失衡是导致中药材价格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酸枣仁价格全年下跌便是受这一关键因素影响。审视中药材市场现状,除了稀缺药材外,大部分药材的供应量已经超越了需求量,导致价格普遍下降,这一现象主要由市场因素推动。对于中成药制造商而言,酸枣仁作为关键原料之一,近期因药材集中采购导致价格下跌,成为酸枣仁市场价值下降的关键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价格的大幅降低对下游制药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不仅减轻了企业在购买酸枣仁时的经济压力,甚至可能为企业带来适度的盈利提升。尤其是那些极度依赖酸枣仁的中成药企业,酸枣仁价格的波动对其成本构成和盈利潜力产生了直接且重要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药饮片联合采购工作的不断深入,药材集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会显著影响影响市场价格,酸枣仁等中药材的价格管理体系正遭遇新的挑战和影响。实施集采政策,目的是通过大规模采购减少成本,提升采购效率,但此举也可能对市场供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药材价格。对于酸枣仁来说,集采政策的短期内可能会加剧其价格波动,导致下游药企在采购时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市场上酸枣仁供应充足时,药企可能因竞争而降低采购成本,影响整体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若酸枣仁品质极佳,药企为确保产品质量,可能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这会促使市场价格上行。
(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实时标准化生产,强化监督与管理。完善酸枣及其副产物质量分级等系列评价标准,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标准为引领,推动以质量论价格、优质优价,多措并举,从源头上杜绝“采青抢青”的不良风气。除此之外,加强专业化监管机制,从生产上严把质量关,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稳控产品价格浮动,在优化市场环境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
三产融合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坚持以“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要以酸枣产业为主导产业来抓,大力推进酸枣产业带的稳健发展。通过引导企业、群众良种良法种植,逐步发展壮大“一产”,进一步开创“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龙头企业。精准发力推动酸枣产业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等活动的开展,通过政策扶持以及强化服务等多种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同时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发挥协会作用,促进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应继续组建全链条招商服务队伍,全面统筹招商引资工作中政策体系与服务体系的平台搭建。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引领,将酸枣及其副产物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做大做强。
2025年酸枣仁产业发展展望
(一)行情研判
基于2024年行情走势以及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来看,2025年酸枣种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同时市场消费需求平稳,预计2025年酸枣仁行情不会有太大变动,同时在年内会呈现出明显的淡旺季周期走势,具体如下:
1月,酸枣仁的新产季已基本结束,旺季也即将结束。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休市前可能会出现补货需求,产地酸枣仁受市场需求拉动,行情预计会小幅上扬。同时,考虑到目前加工户的惜售心理增强,市场上的货源相比往年同期并不充裕,价格在春节前后仍会呈现稳定运行走势。
2-8月,该段时间即节后到新一轮产新前,酸枣仁产业由旺季逐步转淡,酸枣仁市场交易预计会有所减少,价格预计会有所下行。
9-12月,产新来临后价格会逐步回涨,其中在产新中期价格会迎来高峰,不过市场整体还是偏向于理性,涨后企稳现象出现是较大概率。
(二)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酸枣仁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高质量、多元化和健康化方向发展是未来主流,具体表现如下:
产品品质提升。借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能够培育出药效更为显著、适应性更为广泛的优质品种。在当前的市场行情背景下,强者恒强的市场规律愈发明显,优质与劣质货源之间的价格差距逐渐拉大,这种现象反过来促使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得不努力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功能多样化发展。通过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开发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酸枣仁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营养需求,还能够针对特定的健康问题提供辅助治疗的效果。
产品形式多元化。开发更多形式的深加工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口感体验,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