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鱿鱼价格指数2023年指数运行报告
来源:数亮指数  日期:2024-02-28
  • 分享到QQ空间

摘要

2023年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运行报告由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与数亮科技联合编制发布。其中,各月数据依据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的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数据与数亮科技指数模型综合计算得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鱿鱼市场行情多变,价格指数走势仅用于反映国内鱿鱼价格的变化趋势。

本期报告基于2023年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运行趋势,全面解读各大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结合政策因素,根据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四大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综合分析远洋鱿鱼产业未来发展情况。

一、中国远洋鱿鱼指数走势解读

(一)2023年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同比均有上涨

2023年,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在高位小幅波动,整体来看,指数走势大致表现为“两端低,中间高”。其中,指数在2月收于全年最低156.60点,随后连续小幅上行,在7月升至全年最高167.07点,极差为10.47点,全年整体变动不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各月价格均位于更高水平。

具体来看,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以及远洋渔民生产生活国际化接轨的门槛要求不断提高,远洋鱿钓综合成本日渐增长;另一方面,随着2022年年末国内外疫情管控放开,鱿鱼产品需求反弹增加,国外出口加工订单持续不减,市场供需两旺。两方面因素叠加,导致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持续走高,2023年整体位于2022年水平上方。

2022年与2023年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对比

2023年1-2月,正逢农历春节,交易市场平淡,需求不旺,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承接2022年年底的下行态势继续小幅回落,在2月收于全年最低156.60点。

此后,据日本渔业资讯服务中心(JAFIC)研究员酒井光夫针对南美近海捕获阿根廷鱿鱼迄今为止渔获数据资料的解析,每6-8年有一次渔获高峰的周期循环进行了说明,并表示2022年可能是渔获触顶的周期,因此2023年后其渔获有减少的可能,捕捞者普遍存在惜售心理。此外,国际油价及劳动力用工成本攀升使得远洋鱿钓综合成本增加,加上5月起,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鱿鱼的捕捞量有所减少,多种因素共同叠加,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因而由跌转涨,持续上行,在7月升至全年最高167.07点。

8月以后,休渔期逐渐解除,指数除9月出现小幅回升(较8月上升0.06点)外,直至年末指数保持跌势,最终在12月收于158.51点。分析来看,自2023年9月底10月初开始海上捕捞以来,捕捞量一直不多,加上国内工厂为降低原料库存,小单量随用随采为主,工厂端去库存化操作形成货源端货量充足现象,指数因而出现持续下行。

尽管指数下半年整体以跌为主,但与2022年同期相比,指数仍处于更高水平。分析来看,主要还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一方面,上升到海面的冷水减少,海底带来的养分减少,导致可用于鱿鱼等鱼类的食物削减,进而使其资源量降低;另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中氧气浓度降低,导致部分鱿鱼群向高纬度或更深的水域迁徙,原有海域的捕捞量有所缩减。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4月,会对天气模式产生影响并导致陆地和海洋温度进一步上升,后市来看,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或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二)2023年东南太平洋鱿鱼价格指数呈“冲高回调”运行态势

2023年,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呈“跌—涨—跌”走势运行,与总指数走势大致相同。前两个月,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延续下行态势;随后,指数连续上行,于7月升至全年最高162.13点;8月以后,指数由涨转跌,连续下落,最终在12月收于151.68点。

2023年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

据中国贸促会(舟山)水产品贸易摩擦预警点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鱿鱼运回(报关)产量43.18万吨,产值49.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7.68%。其中,东南太平洋鱿鱼产量37.54万吨,产值3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1%和35.42%。前三季度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产量充足,加上四季度为市场淡季,需求相对减弱,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因而在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三)2023年西北太平洋鱿鱼价格指数呈波动抬升态势

2023年,西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涨跌交替,持续小幅波动。指数在1月位于全年最低131.74点,随后波动上行,连续涨跌之后,在11月升至全年最高142.44点,最终在12月再次小幅回落,收于140.69点,全年整体表现为涨,12月较1月上涨6.79%。

2023年西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

2023年市场消费复苏,鱿鱼加工国外出口订单持续增加,据舟山市贸促会数据显示,北太鱿鱼同比呈跌势,渔获量减少,导致西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上涨。

(四)2023年西南大西洋鱿鱼价格指数升至印度洋海域上方

2023年,西南大西洋与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均表现为先涨后跌的态势。其中,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更大,下跌幅度更小,从6月起升至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上方,并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2023年西北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对比

为养护鱿鱼资源,我国在中东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西北印度洋公海分别设立了自主休渔区。自2020年起,我国首次在中东太平洋公海相关海域试行自主休渔,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2023年9月起,西南大西洋海域与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均以清库存为主,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呈下跌态势。

二、中国远洋鱿鱼指数深度分析

(一)四大海域指数三涨一跌,西南大西洋鱿鱼指数上涨明显

综合2023年四大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来看,除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在四季度连续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导致12月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低于1月,其余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年末较年初均出现上涨。

2023年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对比

从2023年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对比中可以发现:1月,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印度洋、西南大西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6月起,西南大西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升至印度洋海域上方,并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直至年末,12月,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水平从高到低则变为西南大西洋、印度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

2023年,在四大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中,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是唯一跌多于涨的,根据研究表明,公海自主休渔对促进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长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尽管2023年指数出现下滑,但长期来看,更加有利于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远洋鱿鱼产业的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中国远洋鱿鱼产业发展未来看好。

(二)政策充分助力,远洋渔业发展向好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这既是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实现这一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表明远洋渔业是中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始终秉承合作共赢、安全稳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化远洋渔业对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坚持走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为世界远洋渔业发展和水产品供给作出积极贡献。

多项政策出台,为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我国居民海产品消费逐步增加,海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从政策背景到下游需求,充分利好中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远洋鱿钓作为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利好要素逐步增多的情况下,远洋鱿鱼产业有望高效高质发展。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