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伊利集团消费趋势报告(乳制品)”显示,上半年液态乳品销售额出现下滑。销售额增长贡献分析表明,液态乳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为-2.5%。除了消费量下降,乳制品价格下降也很明显。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6月底液态牛奶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了4.1%。需求萎缩、价格低迷、成本高企……专家表示,乳制品行业正面临阶段性压力。
“乳制品消费下滑主要还是消费市场不景气的延续,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分析说,增长动力不足是当前中国畜产品消费普遍面临的问题。比如,猪肉、牛羊肉、禽肉等价格都处于低位,对于乳制品消费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消费不振对奶业产业特别是奶牛养殖业产生了较大冲击。在饲料成本、养殖成本高涨的同时,原料奶价格持续下降,奶牛养殖面临较大经济压力,一些养殖场处于亏损状态。刘长全认为,尽快拉动乳制品消费增长是当前关系奶业产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些年,蛋白质、含糖量等健康指标成为影响消费选择的重要维度。对于乳制品行业来说,这既是一次产品升级的全新机遇,也考验着企业创新和生产工艺层面的突破能力。
近日,伊利液态奶旗下品牌安慕希发布行业首款常温活性益生菌酸奶。据介绍,这款产品历时3年研发,不仅实现了活性益生菌在饮品常温条件下的保存,突破了益生菌大类产品的应用场景,也为酸奶赛道开辟了新蓝海。
“从实验室设计到产线测试验证,我们的研发团队历经上百次实验,通过产品原料、配方、工艺、设备等全方位创新,突破常温长保质期产品活菌数量保持、口感后酸等技术瓶颈,才完成安慕希益生菌酸奶的研发。”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目前伊利已基本完成全球创新网络的搭建,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地设立了15家创新中心,构建乳业“产学研用”创新生态,力争不断打破产业技术瓶颈和场景局限,持续为乳品市场增长扩容带来更多可能性。
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比如,飞鹤联合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机构,建立院士工作站等5大科研平台,陆续承担38项国家级、省级重要科研项目,成功建立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的乳铁蛋白生产线,国产化率超过90%;君乐宝启动“科学战略”,投资5亿元建设科学营养研究院,并成立君乐宝科学战略智库、婴幼儿营养研究全球科学专家委员会等平台,全产业链进行科研开发。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奶业拥有高产优质的奶源基地、世界一流的加工企业、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产能、质量、竞争力都取得巨大进步。尽管当前行业承压前行,但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据统计,去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42公斤,约为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认为,国内奶业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奶业自身导致的,消费疲软是各个行业面临的共同压力,但要渡过难关,依然要依靠企业自身。一方面要靠科技进步,提升单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靠扩大市场,促进牛奶消费,其中发展低温奶和奶酪产品是突围的主要方向。
“随着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动物源营养在膳食营养中的占比还将继续上升,乳制品消费量也将有较大增长。”刘长全认为,促进乳品消费持续增长,乳品企业要把握乳制品消费结构变化规律,围绕具有新鲜、营养等特性的增长性消费需求增加产品供给、丰富产品种类,还要根据线上线下消费渠道、消费行为的变化,优化产品供给模式,创新乳制品消费场景。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更多优质平价的乳制品,让奶类消费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日常食物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更好体现奶业的民生产业属性,也充分激发奶业的消费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