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6家大型银行及中国人寿纷纷发布有关服务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公告。根据各行公告,前三季度大行信贷规模普遍实现较快增长,发挥各自经营特色服务实体经济,在经营方面也保持稳健。
工行公告显示,该行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新发放5万亿元以上投融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2022年9月末,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4573亿元。《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在制造业这一传统优势领域,工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8100多亿元,增幅37.5%;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约9500亿元,增幅34.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6万亿元,增幅达到59.2%。
农行公告显示,该行深入实施“三农”县域、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新增贷款创同期历史新高。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金融支持,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
中行公告显示,三季度末,该行客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达17.41万亿元,增长10.78%。值得关注的是,中行制定出台支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方案,助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今年前三季度,中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约2.6万亿美元,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境内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超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00亿元,有力支持了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公告显示,该行今年前9个月普惠金融贷款、制造业贷款也呈双位数增长趋势。截至9月末,建行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200亿元;普惠金融贷款近2.3万亿元,较上年末实现22%增幅;制造业贷款人民币2.2万亿元,较上年末实现增幅32%。
今年前9个月,交行融资总量超过8000亿元。其中,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增幅10.63%。根据交行公告,该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双循环”,1-9月,国际结算量、贸易融资发生额同比分别增长13.38%、39.50%。对接科技强国战略,打造“商行+投行”一体化服务体系,9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42.61%、科技金融授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5.62%。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介绍了该行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公告显示,该行稳步推进农户普遍授信试点,评定信用村36.2万个,评定信用户634.35万户,针对45.7万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精准画像”。截至三季度末,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达7.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77.70 亿元,增长10.81%,同比多增426.7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3.77亿元,个人小额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05.05 亿元。
“根据6家大型商业银行发布的公告,6家大行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9万亿元,约占前三季度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量的一半。”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面对内外部复杂多变的多重挑战,前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加大逆周期调节,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有力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较好地发挥了银行业中流砥柱的作用。
此外,中国人寿作为保险公司中的“头雁”,也在10月16日晚间发布《关于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的公告》。公告显示,今年以来,该公司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点区域投资力度。截至9月30日,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过3.3万亿元;全面助推“双碳”行动,绿色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在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人寿在全国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近3.5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260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