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亿投资、8个重特大项目,上海向全球释放信心
来源:澎湃新闻  日期:2022-09-26
  • 分享到QQ空间

近日,上海宣布启动总投资约1.8万亿元的8个重特大项目。这意味着,自6月中旬开始启动的2022年“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活动,结出硕果。
过去3个月,“潮涌浦江”重振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策划举办了10场市级和50多场区级活动,涉及先进制造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新基建、城市更新、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以项目推介、合作签约、股权合作、总部颁证、项目开工、金融授信等形式推出,广泛吸引了央企、外资、民资等各路资本的参与。
作为疫后上海经济重振和复苏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涌浦江”系列活动不仅促投资稳增长,稳住了上海的经济大盘,更是提升了世界资本对于投资上海的信心。而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国际化的城市,上海的复苏无疑将给中国经济整体复苏注入澎湃动力。
保障民生,提升新能级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华杰在9月20日的发布活动上透露,整个“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活动期间,共签约重大项目597个、总投资9410亿元,重大项目开工296个、总投资6029亿元,发布金融授信5366亿元,带动上海7月和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分别增长8.7%和9.9%,扭转了疫情期间的负增长态势。
据悉,此次新推的8个重特大项目包括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市域铁路和既有铁路改造项目、新一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环城生态公园带、新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新一批旧改和城中村改造、饮用水安全和品质提升工程,这些项目本质上都直接或间接的与民生保障有着重大关系。
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海上风电项目、环城生态公园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性住房建设、旧改和城中村改造、饮用水安全和品质提升工程等民生保障项目的开启将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这些项目的投资额大,可加快疫后上海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而从长远来看,“潮涌浦江”系列活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投资结构的转型引领经济结构的转型,是用高质量的投资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转型。
新赛道、新科技是这一系列投资活动的重点方向。以浦东新区为例,32个动工的重大产业科技项目中,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汽车制造及城市功能提升等多个领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些新赛道、新领域的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将扩大就业,改善民生。2022“潮涌浦江 再启征程”推出了系列云选会,更是直接将“稳就业”“保就业”稳岗拓岗落到了实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此外,上海还放宽落户政策,新增公共租赁房2.5万套,用于应届高校毕业生安居保障专项行动。
导入新城,扩宽承载力
“潮涌浦江”重振计划的一个亮点,是青浦、奉贤、嘉定、松江、南汇等五个新城的功能导入。当投资重点转向承载重要功能的战略空间时,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空间架构瞬间就被扩宽。作为上海承担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五个新城建设也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两个月前,“潮涌浦江”重大功能性事项导入新城实施方案发布。根据方案,青浦、奉贤、嘉定、松江和南汇五个新城分别围绕“长三角数字干线”“东方美谷”“国际汽车智慧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联智造”等主导产业品牌建设;2025年之前,每个新城引入至少2家市属国有企业总部或总部型机构落户。
五大新城发力的核心关键是功能的形成和集聚,通过向新城导入功能专项工作,将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源向新城集聚,推动新城集聚企业总部、研发创新、要素平台、公共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新城能级,彰显特色优势。与此同时,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也在新城启动,推动资源集聚和功能提升。
更早前的6月中旬,上海推出了第三批特色产业园区,空间规模超40平方公里,可供产业用地近6平方公里,可供物业700万方,重点聚焦数字经济、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时尚消费品、先进材料等“新赛道”发展载体。目前被官方推荐的“上海特色产业园区”数量上升至53个,不少分布在五大新城区域内。
发布的项目中,有不少聚焦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比如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含北延伸)、南枫线、上海示范区线、奉贤线、金山至平湖线等,南何支线、北杨线、何杨线等既有铁路改造,北郊站、杨浦站等货运场站改造及周边地区综合开发等,都是为了联通内外,提升城市空间承载力,放大流量型经济溢出效应。
可以预见,五个新城将在上海的经济大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贡献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
打开格局,联动长三角
“潮涌浦江”活动,更是将视野扩大到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联动。
前不久,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启动了10个跨域标志性项目开工仪式,展示了示范区水生态治理的新成效和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新成果。而今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推出了15项制度新成果,让人才、资金等要素在省(市)际间更加畅通流动。
7月中旬,共建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项目、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金融赋能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项目签约。这批合作项目突出跨域功能和一体化特征,比如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数据要素流通最旺盛、算力资源最丰富、数字经济最繁荣的产业协同创新高地之一。
航空方面,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是集航空、国铁、城际铁、市域铁、地铁等多种交通功能以及站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其规划建设对上海甚至长三角地区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新建T3航站楼及相关配套工程,每年新增旅客吞吐能力5000万人次,将推动上海打造国内外双循环节点与枢纽型全球城市。
国铁方面,上海规划新建上海东站,接入沪通铁路(衔接南北沿江铁路)、沪乍杭铁路,通过市域线网络转换,接入沪苏湖铁路并衔接沪宁、沪杭通道,进一步拓宽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的辐射半径。规划建设市域铁路嘉闵线(含北延伸)、上海示范区线等,可无缝连通浙江嘉兴等地,加速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
这表明,上海空间框架和发展规划与长三角的密切连接,上海的新一轮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同频共振已是必然。
释放信心,招引全球化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上海此番开展的“潮涌浦江”招商引资活动,就是上海向国际社会不断展现努力与诚意的过程。上海的复苏不只是一个风向标,更向外界传达了积极正面的招引信号。
中央赋予了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定位和重大使命。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要想发挥服务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必须坚定改革开放步伐,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加速产业的创新升级,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全球投资者面前。
五大房地产咨询机构之一的仲量联行,曾对150家在华跨国企业进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不动产计划未因疫情而受到显著影响,作为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聚集地,上海经济基本面保持韧性,跨国企业对在中国发展的前景抱有信心。
这种信心在“潮涌浦江”活动中也得到了证实。6月15日,上海市曾举行“第三十五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颁证仪式”,为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颁发认定证书。而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848家,外资研发中心512家,数量不断增加,能级也不断提高。
如今的上海,外商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大。作为上海“全球招商大使”,普华永道一直是“潮涌浦江”活动的深度参与者。在普华永道的引荐和推动下,全球知名冶金设备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音乐版权公司、世界500强能源公司、欧洲医疗器械龙头等一批跨国企业纷纷落户虹桥商务区、临港新片区、陆家嘴、静安等区域。
9月初,普华永道发布了一份名为《机遇之城2022》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区域重要城市、技术与创新、文化与生活、经济影响力、营商环境等诸多重量级指标上,上海都在国内位居前茅,其中区域重要城市和文化与生活两项高居第一。在经济影响力、宜商环境两个维度,排名全国第二。
毫无疑问,上海此次启动总投资约1.8万亿元的8个重特大项目,靠的是自身的实力与基础,而指向的是更加开放、紧密的全球化。(作者系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