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年来,我省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水平,增进百姓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今年5月,我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在合肥召开,部署实施就业促进、“新徽菜 名徽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10项暖民心行动。
一次免费检查、一顿可口饭菜……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看似是日常生活小事,实则是暖民心的大事。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安徽一直在行动。
十年来,民生支出持续占据财政支出 “大头”。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民生领域相关支出4.9万亿元,年均增长9.4%,高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幅0.7个百分点。十年间,民生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平均为83.9%,全省八成以上财政支出都投入到民生相关领域。
83.9%,这个数字充分彰显民生优先。数据或许抽象,但一件件落实到老百姓身上的暖心事,是具体的、真实的。
十年来,我省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更加幸福。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2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元,202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09元,较2012年增加了1倍多。 2020年底,全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年来,民生领域服务项目不断优化。我省坚持倾听群众呼声,连年开展项目公开征集,吸纳意见建议,解决民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 2022年,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新增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老年助餐、惠民菜篮子等项目。出台《暖民心行动方案》,从“小切口”入手,针对就业、餐饮、停车、养老、托幼、家政等领域的民生问题,又提出一系列暖心举措。据了解,我省计划未来四年投入248.7亿元,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缓解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实现“家门口”就业。募集就业见习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推进劳务品牌建设,畅通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我省突出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全力让暖心事覆盖更多群众。推进老年助餐行动,合理布局服务设施、建设老年食堂、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要求到2022年底,全省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不少于200万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791个。健全各类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拨款制度,2021年新增幼儿托位3.2万个,完工公办幼儿园299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温馨的住所,一条好走的乡村路……事事连着千家万户,件件关乎百姓冷暖。十年来,通过一件又一件实事,我省不断改善民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