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受猪肉价格上涨等影响,7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出年内新高,达到1.6%;但7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却同比大降5.4%,创下5年来最大跌幅。
“不仅依靠货币政策,特别是在稳定消费者与投资者的预期方面,要有更加多元的政策来维护好这个市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
“PPI是CPI的先导指数,如果PPI长期维持负增长,那么CPI的增长预期也将形成压力。”业内人士表示,一旦这种局面形成,通缩预期将更强烈。
经济面出现的“剪刀差”让主管部门也坐不住了。国家发改委8月10日解读称,今年以来,价格总水平运行总体偏弱,下半年有望逐渐低位趋稳回升,预计CPI同比涨幅将高于上半年,PPI同比降幅将低于上半年。要知道,类似的解读以往只是国家统计局来进行。
PPI已经连续41个月负增长,且幅度还在逐月增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PPI同比降幅为4.6%,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7个百分点,而在CPI稳步回升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PPI与CPI涨幅差值已经达到5.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扩大1.8个百分点。
事实上,和上半年相比,7月份的数据更为严峻。7月PPI同比下降5.4%,远远高于4.6%的平均值;7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回落至50.0,创下近期新低。市场观点认为,制造业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经济增长风险加大。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拖累PPI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黑”行业:今年上半年,煤炭开采、石油开采、黑色金属矿选业、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三黑”上下游行业价格分别下降13.6%、31.9%、21.4%、21.1%和14.2%,合计影响PPI下降3.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0%,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从地域来看,新疆、黑龙江、甘肃、山西这些资源和重化工业占比高的地区,PPI分别下降16.7%、14.2%、10.9%和10.8%,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期国际油价、国际铜价先后创下近7年新低,钢材价格更是创下近20年新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是导致PPI再度下滑的主因,当前的通缩形势依旧严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称。6月底,衡量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RJ/CRB价格指数为222.3点,比年初下降19.5%,总体已低于2003年水平。
另外,上半年PPI跌幅明显扩大也有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需求疲弱的因素,PPI跌幅扩大说明需求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不过,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服务业和农业增长形势好于制造业的格局将延续。”
采访了解到,目前,制造加工业下跌态势无一幸免,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环比均加深了跌幅,即便是价格涨幅较好的农副食品加工或制造业以及前期受政策扶持的烟草制品,同比也仅维持了前状。
大宗商品价格会在下半年低位企稳吗?业内人士表示,从国际情况看,国际油价有望震荡企稳,铁矿石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铜价或会延续弱势震荡;而从国内来看,预计煤炭、钢材价格将在低位小幅波动,铜价将延续弱势震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前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明显下降。随着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的滞后效应进一步显现,下半年货币金融环境将更加趋向宽松,未来货币政策应注重定向调节,增强针对性。未来基础货币增长和货币乘数提高将共同推动M2达到年度预定目标,可以根据需要适度下调准备金率。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为让实体经济增长前景更加明朗,货币宽松需要更进一步。事实上,货币政策的效应目前并未得到明显发挥,尽管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利率水平大幅下降,但并没有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活力。
央行刚刚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央行已经认识到信贷传导机制不畅情况下,上半年宽松政策导致的实体经济“融资难”与金融市场“不差钱”并存的困境。从央行分支行长座谈会内容及货政报告的描述判断,短期之内,CPI温和上行不影响货币政策宽松立场,未来将继续通过PSL、专项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务扩容、放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条件等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