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指数表现:
2025年一季度,注塑模具价格指数冲高回落,整体较2024年12月小幅上涨0.46%。细分来看,内销模具价格指数一路走高,外销模具价格指数呈“平-涨-跌”走势。
2025年一季度,模具产业景气指数震荡运行。其中,经营类景气指数呈现出趋势性下滑,信心类景气指数在1月小幅回落后稳定在106.90点扩张运行。
行情分析:
1、受政策驱动需求爆发与产业链供给刚性协同推动,2025年一季度家电模具价格指数一路走高。
2、在成本传导和政策扰动共同作用下,2025年一季度塑料模具钢价格指数持续走跌。
行情展望:
1、展望二季度,我国消费市场有望继续回升,基建投资将快速增长,但出口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2、2025年,我国模具行业将呈现“技术升级、结构优化、需求驱动”的总体特征。
3、综合来看,预计内需驱动型模具(如汽车、家电等)价格指数有望上行,出口依赖型品类价格指数或因外需疲软和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有所承压。短期内受全球经济周期、政策调整等因素扰动,景气指数或呈现出阶段性波动,但长期走势有望稳中趋升。
一、指数表现
(一)注塑模具价格指数冲高回落
据“黄岩·中国模具指数”信息系统监测,2025年一季度,注塑模具价格指数冲高回落,3月指数收于107.52点,整体较2024年12月上涨0.46%。

注塑模具价格指数走势
1月,受模具产业链下游企业节前备货需求推动(尤其是汽车、家电等年末冲量后补库需求增强),带动模具价格指数回升至107.33点,环比上涨0.28%。2月,尽管部分原材料价格表现下滑,但在内需市场的强劲复苏与外需阶段性回升的双重拉动下,模具价格指数继续上行,升至107.71点。3月,模具价格指数有所下滑,收于107.52点,环比跌幅0.18%,但较去年同期水平仍高出0.45%。
(二)细分市场价格指数“一升一降”
2025年一季度,注塑模具细分市场价格指数表现为“一升一降”。其中,内销模具价格指数一路走高,截至3月升至119.73点,整体较2024年12月上涨1.21%;外销模具价格指数呈“平-涨-跌”走势,3月收于99.37点,较2024年12月窄幅下降0.15%。

注塑模具细分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分析来看,内销模具价格指数上行一方面受益于国内市场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2025年初新一轮“以旧换新”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落地,促使汽车、家电等企业提前备货,推动模具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本土供应链的韧性优势,国内物流与生产链相对稳定,企业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进一步支撑了模具价格指数的涨势。
对比之下,全球经济持续呈现低速增长常态化特征,美国加征关税使得贸易摩擦不可避免,造成短期内全球贸易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混乱的“多输”局面,受制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外销模具价格指数因此窄幅下行。
(三)产业景气指数震荡运行
2025年一季度,黄岩模具产业景气指数震荡运行。1月,临近春节,企业陆续停工停产,生产和销售活动大幅减少,导致景气指数下滑至103.10点,但仍保持扩张运行。2月,模具行业随着春节假期进入传统淡季,叠加节后企业需消化放假期间积压的订单并调整生产计划,短期经营效率降低,景气指数再次下降,为99.48点,略低于荣枯线0.52个百分点。3月,多数企业基本恢复常态化经营状态,生产活动效率提高,下游需求逐渐恢复,带动景气指数回升至荣枯线上方运行。

模具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1、经营类景气指数趋势性回落
2025年一季度,经营类景气指数呈现出趋势性回落,显示出行业面临短期压力。从需求端来看,国际订单收缩与国内去库存导致生产活动放缓,物流总量作为“晴雨表”率先跌入收缩区间。从供给端来看,原材料成本下降未能有效转化为利润,叠加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空间收窄。但积极的一面在于,3月各项细分指标已明显回升,多数基本保持在荣枯线及其上方运行,未来随着下游行业复苏进度加快和相关政策的持续发力,企业经营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经营类景气指数走势
2、信心类景气指数平稳运行
2025年一季度,信心类景气指数各细分指标在1月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在景气区间,2-3月均稳定在106.90点扩张运行,反映出企业对中长期市场、未来政策红利以及技术升级持有较为积极的预期。

信心类景气指数走势
二、行情分析
(一)家电市场增速加快,带动相关模具价格持续回升
1、家电市场行情总结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3月,政府工作报告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从家电、汽车扩围至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
农村市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支持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健全县域电商和物流体系。2月,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意见中提出 “完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渠道下沉”双管齐下,激活农村市场潜力,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农村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2%,高于城市市场增速。
内销受政策驱动显著,线下回暖趋势明显:2025年1-2月,家电及音像器材零售额为1537亿元,同比增长10.9%。从渠道来看,线下受以旧换新等政策影响,表现优于线上。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1-2月我国家电线上市场(不含3C)和线下市场零售额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4%和10.2%,线下拉动效果更为显著。
出口市场整体稳健,品类与区域分化: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2月我国家电出口额(人民币口径)累计增长7.6%,1月和2月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2%,2月增速放缓主要受1月提前出口及春节错期导致的基数差别影响。分品类看,空调、冰箱等主要家电延续较快增长趋势,其他品类增长相对平稳。区域方面,新兴市场表现亮眼,非洲、南美等市场在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出口上增速领先;而部分成熟市场如北美、欧洲,受高基数、消费饱和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增长相对乏力。
2、家电模具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2025年一季度,家电模具价格指数表现良好,各月运行水平同比和环比均呈上行趋势,截至3月收于122.36点,整体较2024年12月上涨9.55%。

家电模具价格指数走势及环比涨跌幅
综合来看,2025年一季度家电模具价格指数的走高是政策驱动需求爆发与产业链供给刚性协同推动的结果。一方面,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推动下,家电内销市场作为核心动力稳定增长,叠加出口市场提供的额外增量,进一步拉高了相关模具产品的采购需求。另一方面,模具行业具有“重资产、长周期”特点,短期内产能难以快速扩张,一季度需求集中释放导致阶段性供不应求;且黄岩作为国内重要模具生产基地,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在需求激增背景下,供需关系趋近,价格指数自然随之抬升。
(二)有色金属原料行情分化,塑料模具钢价格指数持续下滑
1、部分有色金属原料行情总结
钨市行情相对坚挺,价格整体窄幅波动:2025年一季度,中国钨市行情呈现先扬后抑态势。据钨钼云商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碳化钨均价为310元/公斤,较2024年均价(299元/公斤)上涨了3.68%。
1月,受春节前企业检修增多、供应端收紧影响,钨价表现坚挺,但需求端备货结束后采购降温,实际成交冷清。2月,月初我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钨、碲、铋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涉及仲钨酸铵等25种稀有金属产品及其技术。钨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引发市场对供需格局变化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规模,而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陆续释放资源,市场基本面压力增加,钨市行情整体偏弱。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月国内仲钨酸铵、三氧化钨、碳化钨出口量环比均降低了80%以上,同比分别减少25%、67%、80%以上。3月,钨市面临矿产资源供应紧张与冶炼/合金端需求短缺并存的局面,导致市场价格拉锯。具体来看,上旬市场行情因需求不足出现惯性下移,中旬进入买卖僵持横盘周期,下旬因成本与刚需支撑形成翘尾行情。
钼市行情节后持续下探,多数产品报价出现下滑:2025年一季度,以春节为分水岭,春节前钼价坚挺持稳,春节后钼市行情持续下探,钼价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出现大幅下跌。钨钼云商和钼都贸易网统计的27种主要钼产品,2025年一季度均价较2024年均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1月,钼市延续2024年末以来的平稳局面,供需双方僵持持续,国内市场钼价几无波动,国际市场钼价在下旬有所下探。2月,国际钼市受供应波动影响出现一波强势上涨行情,现货市场成交相对活跃,整体表现偏强。国内市场在春节后第一周大型钢厂快速进场,但钼铁开标价较节前出现下滑,导致钼精矿价格缓慢下跌,对下游钼化工及制品市场造成影响,国内钼市表现为钼铁刚需旺盛、钼价持续阴跌的矛盾局面。3月,国内钼矿山开工率逐步恢复,部分2月检修企业开始复工复产,上旬钼价加速下探,中旬至下旬触底并快速反弹拉升。
2、塑料模具钢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2025年一季度,塑料模具钢价格指数持续回落,截至3月收于128.78点,整体较2024年12月下降1.79%。分析来看,一季度模具钢价格指数的下滑是成本传导和政策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钨价整体保持相对坚挺,但钨相关制品出口管制引发市场观望,部分企业为规避政策风险,会选择减少含钨模具钢的备货,转向成本更低的钼系或无钨替代材料。同时,钼作为塑料模具钢制造所需的重要合金元素,其行情走跌直接压低模具钢冶炼成本,加剧了塑料模具钢价格指数的走低。

塑料模具钢价格指数走势
三、行情展望
(一)宏观经济展望
1、二季度消费有望持续回升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会上明确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排在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较2024年翻倍,政策力度持续加码,预计家电、汽车等主要补贴行业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围绕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意愿、优化消费环境、解决消费堵点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力度大、覆盖广的举措,预计随着相关措施加速落地实施,将有效提振居民消费。
2、二季度基建投资将快速增长
2025年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分别较上年大幅增加5000亿元和3000亿元,根据历史数据,用于基建投资的专项债投资占比普遍超过60%,据此预计2025年基建增量资金规模十分可观。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为提振经济和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预计各级政府将加快推动各项资金落地、推进相关项目进度。叠加基数降低影响,预计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将加快,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提高,而模具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性装备,必将有所受益。
3、二季度出口或将进一步承压
特朗普2.0关税政策由第一任期的“先谈再打”转为“先打再谈”,叠加政策转向变动更快更急,使得“抢出口”节奏变化更为复杂,叠加美国消费需求乏力,本轮“抢出口”时间跨度和出口强度或低于2018年“贸易战”期间。分析来看,一方面,美国加征关税将直接削弱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对等关税”政策或将对中国出口产生外溢影响,加剧我国二季度出口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
(二)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升级: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化
工业互联网、AI质检、3D打印等技术将进一步渗透模具行业,提升模具设计效率和生产精度,降低人力成本,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定制化转型。同时,环保政策将倒逼行业转型,加速推进低碳材料(如生物基塑料)的应用,原材料成本波动将逐步传导至全产业链,驱动行业整体能效的提升。
2、市场结构优化:国产替代与产业集群深化
目前来看,中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但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中国制造2025”和“二十大报告”强调制造业自主可控,“十四五”规划中强调高端装备自主化,模具行业作为支撑制造业的“工业之母”,将受益于政策倾向推动和产业园区建设。此外,浙江黄岩作为“中国模具之乡”,依托政策扶持(如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计划),将加速向智能模具园区转型,提升本地配套能力。
3、下游需求驱动:新能源汽车与新兴领域崛起
模具在汽车制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常用于多种成型工艺,如注塑、压铸和冲压等。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模具行业作为其重要支柱,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至今,在我国汽车产业构成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对轻量化模具的需求增加,高精度、复杂结构的模具产品将成为竞争焦点。

我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占比变动(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三)指数走势预测
1、价格指数:受政策刺激和下游需求拉动,内需驱动型模具(如汽车、家电等)价格指数有望上行,出口依赖型品类价格指数或因外需疲软和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有所承压。
2、景气指数:短期内受全球经济周期、政策调整等因素扰动,景气指数或呈现出阶段性波动,但随着行业技术升级和新兴市场拓展,预计指数长期走势有望稳中趋升。
(四)风险提示
1、技术断层风险:德国、日本等在超精密模具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若国内研发投入不足或将拉大差距,减缓模具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2、资金链压力:模具行业账期普遍较长,专项债务资金若延迟到位,或将加剧中小企业现金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