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中药材指数2024年指数运行报告
来源:数亮指数   日期:2025-01-22
    • 分享到QQ空间

导读

近年来,受中成药原料消费增加、农业劳动力减少和种植成本上升、中药材资源匹配不平衡、资本炒作和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中药材价格上涨明显。据“中国·安国中药材指数”信息系统监测,2023年8月中旬(2023.08.07-08.13)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收于近年来高位151.55点,较2020年初的涨幅高达46.21%,随后中药材普涨局面开始有所降温。

步入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呈现冲高回落走势。上半年中药材市场先抑后扬,价格指数于2月底反弹上行,并于6月底迫近2023年高位,形成典型的“V”型反转形态。但下半年中药材市场情绪渐归冷静,价格秩序逐步恢复规范,价格指数随之开始稳步回落,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最终收于139.81点,较6月末高点指数回落6.88%,较年初指数回落4.48%。

2024年,安国中药材市场景气指数位于荣枯线下方运行,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特征。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数先降后升,四季度指数为163.95点,同比上升15.20个百分点。产业规模、生产效益和创新发展等三大细分指数走势大同小异,均为先降后升走势,其中创新发展指数表现相对稳健,生产效益指数则在一季度下降幅度较大。安国中药材影响力指数走势呈现一定波动性,涨跌交替运行。年内高点为二季度124.88点,低点为一季度108.77点。

一、指数的主要表现

(一)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冲高回落

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呈现冲高回落走势。年初至2月第四周(02.19-02.25),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跌幅逐渐收窄并收于阶段性低点145.07点。随后,在市场内部分热点品种拉动下,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开始逐步回升。特别在5月和6月,由于调料类中药材品种市场热度较高,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进一步攀升并几乎触及前期高点。截至6月末(06.24-06.30),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收于150.14点,较2月低位145.07点回升3.49%。

下半年,受前期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市场货源供应充足、药企终端短期内需求减少、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等因素影响,市场调节机制开始发挥主导作用,多数中药材价格开始回归合理水平,价格指数持续回落。截至年末(12.23-12.29,下同),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收于139.81点,较6月末指数回落6.88%,较年初指数回落4.48%。

2020-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走势


(二)安国中药材市场景气指数弱势运行

2024年,安国中药材市场景气指数位于荣枯线下方运行,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特征。

2024年安国中药材市场景气指数走势

1-2月,安国中药材市场景气指数为97.45点,处于年内相对高位。主要受春节前部分滋补、保健品种需求增加,以及春节后香料品种的普涨推动,尽管市场内交易量不算高,但也使得部分药商信心有所恢复,市场景气指数维持相对高位。

3-4月,市场内除少数热点品种外,整体仍表现较为平淡。据反馈,新一代药商在赚钱效应情绪化蔓延下投资热情高涨,反之市场有经验的药商则以防范市场风险为主,经营策略相较谨慎,因此也丢失了部分市场红利,市场景气指数较前期有所下降。

5月,作为中药材市场常规淡季的开始,各级冷库饱满,市场进入观望,市场景气指数进一步下行。6月,调料类品种是市场内的“明星”品种,价格上涨迅速,但多为转手倒仓,实际消化并不明显,只是在无形中提高了药商的持货成本,市场景气指数小幅回升至94.40点。

7月,为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经营者市场价格行为,保证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秩序平稳,安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当地开展了中药材价格专项检查行为。此次检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安国中药材市场价格,多数品种价格出现由涨转稳的走势,部分常用品种交易量也趋于稳定,虽市场进入全面淡季,但市场景气指数仍有小幅回升。

8月,市场内各品种中药材销售减缓,行情表现疲软,持货者出货意愿增强,许多买家由积极买入转为观望态度,药企也多按需采购,市场景气指数回落明显。9月,市场进入从传统淡季向旺季过渡的阶段,从实际的市场货源销售情况来看,各大物流渠道的货物量略有增多,市场景气指数维持低位运行。

10月,各大产地迎来产新,对于多数产新品种来讲,受前两年高价刺激种植影响,2024年秋季生产明显已经有所恢复。月内,多数药材加工户和药商采取观望态度。据调研结果显示,安国数字中药都内八成受访商户10月经营状况较平稳,其余两成商户经营状况则较9月有所下滑;与之相对应,多数商户对下月预期持中性看法,市场景气指数回升至95.60点。

11月,中药材市场处于传统旺季,但在整体市场环境下行的背景下,药商的经营状况也并未有明显起色,药企等用药单位也多是按生产需求备货,心态保持谨慎。据调研结果显示,安国数字中药都内经营状况较10月有所下降的商户已接近四成,市场景气指数下降至年内最低位91.95点。

12月,随着生产的恢复,中药材市场的人气与行情恢复常态,许多货源未及时出售,仍滞留在各大冷库,当季进补类品种也由于需求乏力无明显回升。市场景气指数小幅回升至93.60点,在全年来看仍表现较弱。


(三)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2024年,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数先降后升,四季度指数收于163.95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5.20个百分点。

2023-2024年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数走势

产业发展指数下设产业规模、生产效益和创新发展三大细分指数,2024年三大细分指数走势大同小异,均为先降后升走势。

2023-2024年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细分指数走势

发展规模指数在三个细分指数中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运行,一季度指数有所下降,随后二至四季度指数呈连续回升走势。一季度发展规模指数为157.12点,环比下降9.71个百分点。细分指数中,企业销售总额受春节期间企业歇业影响有所下降,是导致发展规模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二至四季度,发展规模指数呈连续回升走势,最终收于183.24点,较一季度整体回升26.1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指数增幅较快,较二季度上升16.30个百分点,安国光明饮片、祁安药业、河北蔺氏盛泰药业等一众药企资产总额和销售总额在三季度明显增加,成为拉动发展规模指数上升的重要驱动力。

生产效益指数一季度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细分指数,在下半年逐渐回升到接近2023年四季度的水平,呈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一季度生产效益指数为113.82点,环比下降19.72个百分点。细分指数中,企业成本利润率和利税总额受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传导至下游企业影响,中药饮片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相关指数下降明显,分别为103.10点和169.57点。二至四季度,企业利税总额指数变动幅度较小;成本利润率指数在二、三季度承压运行,但在四季度明显回升,这一变化带动了生产效益指数回升至136.90点,同比上升3.36个百分点。

创新发展指数在三个细分指数中表现相对稳健,呈现出一季度小幅回落,二、三季度缓慢回升,四季度指数加速上行的态势。一季度创新发展指数为143.11点,环比下降5.35个百分点。细分指数中,R&D经费和宣传资金投入下降。二季度和三季度,企业对于R&D经费和宣传资金较一季度有所增多,创新发展指数缓慢回升,环比提升幅度分别为6.11和5.03个百分点。四季度,创新发展指数达到174.47点,环比上升20.22个百分点,相比二、三季度,上升幅度明显增大,主要动力来源于企业宣传资金投入的显著增多。


(四)安国中药材影响力指数波动上行

2024年,安国中药材影响力指数走势呈现一定波动性,涨跌交替运行。年内高点为二季度124.88点,低点为一季度108.77点。

2024年安国中药材影响力指数及其细分指数走势

一季度,在1月份药材市场进入春节前的收官阶段和2月份春节假期效应的影响下,安国中药材市场网络热度和搜索热度指数双双下降,分别为150.33点和67.21点,环比分别下降12.53和4.01个百分点。但安国市2024年中药材产业发展信息交流会及安国市药都严选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启动仪式也为安国中药材产业带来可观的关注度。

二季度,6月3日至5日,第七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国际药材节·2024中国安国药材医药保健品交流会在安国市举办,230多家中药材生产物资装备和中药材种植企业以及省内外110多家中药制药企业代表云集于此,展示中医药传承创新成果,也进一步提升了安国中药材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安国中药材网络热度和搜索热度指数快速上升,其中网络热度指数回升势头更为强劲,达到178.52点,环比提高28.19个百分点,搜索热度指数为71.24点,环比提高4.03个百分点。

三季度,在第七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闭幕后,安国中药材市场整体网络报道量和传播范围较二季度有所下降,安国中药材市场网络热度指数为159.73点,较二季度回落18.79个百分点。安国中药材市场搜索热度指数继续回升,为81.93点,环比上升10.69个百分点。三季度后期,北方秋季产新品种逐步拉开序幕,半夏、北沙参等均为河北安国地产品种,市场关注度较高,吸引了不少专业买家和消费者的目光,搜索热度指数因此得以提升。

四季度,安国中药材网络热度指数为169.12点,较三季度回升9.39个百分点。11月,央视财经关于“中药材价格‘降温’河北安国:新季中药材大量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下降”的报道,引发各界关注,这一媒体曝光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网络热度回升的重要动力。安国中药材市场搜索热度指数为78.90点,环比下降3.03个百分点,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人气与行情恢复常态,搜索热度有所降低。


二、指数的深度解析

(一)按功效分类指数分析

安国中药材按功效可分为止血类、清热类和化痰止咳平喘类等20个子类。2024年,20个药效分类的价格指数中,3类上涨,17类下跌,涨幅最高的为利水渗湿类(2.84%),跌幅最大的为化痰止咳平喘类(-11.23%)。

2024年末按功效分类价格指数及年内涨跌情况统计

利水渗湿类中药材价格指数保持积极上涨势头。2024年末指数收于194.59点,较2023年末上涨2.84%。其中,冬瓜子、冬瓜皮、泽漆等品种均位列2024年涨幅前列,即便在蟋蟀、蝼蛄、茵陈的品种降价的影响下,整体分类指数仍实现上涨。

活血祛瘀类中药材价格指数温和上升。2024年末指数收于138.46点,较2023年末上涨1.37%。其中,虻虫、五灵脂等品种价格指数涨幅超100%,夏天无和红娘子等品种表现亦较为强势,但由于王不留行、土鳖虫、牛膝等品种的弱势表现,限制了整体分类指数的涨幅空间。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材价格指数明显下降。2024年末指数收于151.63点,较2023年末回落11.23%。本功效类品种2024年需求较为疲软,款冬花、紫菀、昆布等一众品种行情回落明显。

止血类中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同样在10%以上。2024年末指数收于122.25点,较2023年末下降10.70%。该类品种多表现为降价,槐花、鸡冠花、槐米等品种跌幅居前。

解表类和清热类中药材价格指数下降趋势稍缓。2024年末,解表类和清热类中药材价格指数分别收于160.70点和152.28点,较2023年末分别下降6.97%和5.74%。年内涨价明显的品种有栀子、天葵子、翻白草等,跌价明显的品种有白芷、香薷、荆芥、射干、连翘、地丁等。


(二)按药用部位分类指数分析

安国中药材按药用部位可分为动物类、根茎类和果种类等12个子类。2024年,12个药用部位分类的价格指数中,2类上涨,10类下跌,涨幅最高的为矿物类(7.17%),跌幅最明显的为全草类(-10.03%)。

2024年末按药用部位分类价格指数及年内涨跌情况统计

矿物类中药材价格指数涨幅最为显著。2024年末指数收于144.90点,较2023年末上涨7.17%。年内涨价明显的品种有辰砂、炉甘石、金礞石等,跌价明显的品种有禹余粮、石膏、硼砂等。

树脂类中药材价格指数稳中有升。2024年末指数收于97.81点,较2023年末上涨0.62%。年内涨价的品种有乳香和没药两种,安息香、阿魏、松香等品种则经历价格回调。

全草类中药材价格指数跌幅最为明显。2024年末指数收于129.70点,较2023年末回落10.03%。尽管仍有翻白草、泽漆、木贼草等品种逆市上涨,但多数品种如香薷、荆芥、地丁、佩兰价格走弱,跌价品种数占该类比重达55.07%。

菌藻类中药材价格指数跌幅位列第二。2024年末指数收于121.20点,较2023年末回落8.50%。其中,除竹黄价格走势坚挺以外,昆布、海藻、茯苓、蒲黄、冬虫夏草、五倍子等品种跌幅超10%。

植物花类中药材价格指数跌幅位列第三。2024年末指数收于155.55点,较2023年末下降6.67%。其中,桃花、玳玳花、西红花等品种领涨,而款冬花、合欢花、槐花、鸡冠花、荆芥穗等品种跌幅逾30%。


(三)指数构成品种价格涨跌分析

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所监测的571个品种中,上涨品种数有183个,约占整体的32.05%;下跌品种数有276个,约占整体的48.34%,剩余112个品种价格无明显涨跌,占比约为19.61%。

涨幅结构分布:

2024年价格指数上涨的183个品种中,涨幅在10%以下的品种有91个,占比达49.73%;涨幅介于10%-20%之间的品种有35个,占比约19.13%;涨幅在20%-50%之间的品种有36个,占比约19.67%;涨幅在50%-100%之间的品种有17个,占比约9.29%;涨幅在100%及以上的品种有4个,占比约2.19%。

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涨价品种涨幅分布统计

跌幅结构分布:

2024年价格指数下跌的276个品种中,跌幅在10%以下的品种有111个,占比约40.22%;跌幅介于10%-20%之间的品种有82个,占比约29.71%;跌幅在20%-30%之间的品种有39个,占比约14.13%;跌幅在30%-50%之间的品种有35个,占比约12.68%;跌幅在50%及以上的品种有9个,占比约3.26%。

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下跌品种跌幅分布统计

涨、跌幅结构对比分析:

对比2023年,2024年各涨幅区间内的品种数普遍低于2023年,意味着2024年的价格上涨态势整体趋缓。相比而言,除跌幅在50%及以上的品种数与2023年持平外,其余各跌幅区间内的品种数均高于2023年,也表明2024年市场承受了更多的价格下行压力。

2024年和2023年中药材品种涨跌分布对比统计

2024年,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所监测的571个品种中,涨幅和跌幅前十品种涨跌情况如下图。


2024年安国中药材指数构成品种涨、跌幅前十涨跌情况统计

涨幅前十品种简析:

冬瓜子(202.33%),在生长期受涝灾影响,2024年长势欠佳,导致产量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原料供应量较少且价格较高,食品厂暂停加工,导致市场来货紧张,行情明显攀升。2025年初市场货源经过补充后,行情有小幅回落,市场内冬瓜子单边货价格在140-150元(每公斤,下同)之间,双边货价格在120元上下。

桃花(117.51%),2024年内新货产出量减少,受此影响,持货者惜售心理较强,行情在5-6月期间不断上扬,2025年初行情较为平稳。

虻虫(111.73%),四川广元作为传统的虻虫产区,近年来面临着虻虫捕捉难度加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牛价较低,传统养牛农户逐年退出养殖舞台,虻虫作为一种主要吸食家畜血液为食的虫类来说,数量也随之减少。年内产地货源较为紧张,近期市场可供货源依旧不多,行情进一步上涨,2025年初市场大个虻虫报价在1800元,一般货报价在1500元。

五灵脂(101.64%),2024年上半年随着货源消化,市场与产区可供量减少,行情保持坚挺运行,下半年市场行情较为平稳,五灵脂米正品报价在180元。

夏天无(85.37%),2024年内产新后行情上涨明显,市场仅有个别商家持有大货,因货源供应偏紧,喊价较为坚挺,2025年初市场夏天无水洗货多报价在125元上下。

玳玳花(79.83%),2024年内新货产出量少,产新后货源销售顺畅,商家关注力度高,行情不断上扬。2025年初货源消化一般,行情与前期保持平稳,商家关注力度也不高,市场内统货价格在230元上下。

益智(78.48%),2024年上半年随着调料类中药材品种行情的持续升温,多年减产的益智引来多商关注,人气一路走高。2025年初市场时有商家寻货,行情坚挺,市场内益智报价在70元。

猫爪草(77.86%),2023年产新从90元飙升至400元左右,其2024年开年后价格仍处上升态势,并在3月一度飙升至接近800元左右,水洗货高达850元左右。新货产出后,行情较前期下滑,后有所转稳。2025年初市场价格处于高位震荡,水洗货报价在700元上下。

红娘子(77.78%),2024年6月行情上涨后转稳,近期货源走动不快,行情与前期保持平稳,市场内红娘子多报价在1600元。

黑胡椒(75.19%),本轮涨价的主要原因是,越南等重点产区遭遇天气干旱和炎热,导致大量胡椒植株死亡,从而直接引发了价格的大幅上涨,2025年初市场黑胡椒报价在50元/公斤上下。

跌幅前十品种简析:

款冬花(-63.64%),2023年以来,人气一路高升,自2024年5月达到历史高价,随着新货产出,产量增加,行情出现明显回落,2025年初药厂货跌破百元,选货价在130元。

白芷(-61.11%),受近两年高价刺激,主产区与新产区种植面积均有所扩大,虽然2024年部分产区受雨灾减产,但由于整体种植面积的增加,导致产量大增,自产新以来行情持续回落,2025年初地产市场报价在6-7元之间。

高良姜(-60.58%),受新货产出后行情下滑影响,行情有所回落,2025年初市场高良姜含硫货报价在15元,无硫货报价在18-19元之间。

射干(-59.97%),随着年内生产的恢复,市场行情稳步下行,2025年初市场内可供货源充足,行情疲软下滑,市场干片多报价在38元上下,预计短期内行情难有改观。

蟋蟀(-56.47%),2024年8月新货陆续上市,主要为虫类商家经营,2025年初持货者喊价不及前期,货源按需销售中,市场内蟋蟀零售价在60-65元之间/公斤,商家关注力度一般。

连翘(-55.92%),是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中药材市场最具争议性的大宗品种之一,在遭受了罕见的“倒春寒”灾害影响,山西主产区大幅度减产,产地及市场专营商普遍看好后市的大背景下,高开低走。特别是2024年春季以来,随着各地连翘树开花繁茂,再加之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倒春寒”,致使市场对连翘后市悲观情绪加重,持货商积极抛售,价格一路下滑。2025年初市场进入正常购销状态,行情稍显平稳,市场内连翘水煮统货价在65-70元之间不等,挥发油合格的货价在75-80元之间不等。

香薷(-53.49%),2024年8月正值产新,年内新货产出量明显增多,产新后行情下滑,近期商家关注力度一般,行情暂时稳定,2025年初市场香薷因质量及持货成本不同,多喊价在5.5-8元/公斤之间。

王不留行(-51.87%),2024年内产新上市量较大,行情下滑后转稳运行,2025年初市场王不留行一般货报价在7元,好货报价在7.5元。

荆芥(-50.00%),安国地产特色品种,因其含量高,药效好,深受市场药商和用药单位的青睐。受整体货源产出量大影响,产新后行情稳步下滑,2025年初企业按需采购,市场内荆芥饮片价在4-5元之间不等。

合欢花(-49.16%),新货产出后行情回落,2025年初市场需求一般,货源处于正常购销状态,市场内合欢花后期统货价格在50元上下。


三、2024年中医药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

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中相与中医药行业相关内容主要有:

行业发展方面:注重中医药文化对行业自身发展的滋养,通过强化医疗机构文化建设,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医疗服务中,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文化底蕴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

文化传承方面:强调对中医药文化内核的深入挖掘与现代化阐释,旨在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通过保护古籍、非遗等举措,保留中医药文化的根源,并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其传播与利用效率。

文化推广方面:通过开展群众性活动,让中医药文化更贴近大众生活,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打造多元传播平台,能够多维度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国际交流方面: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利用海外平台开展宣传活动,不仅能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让中医药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旨在聚焦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中有关中医药行业内容如下:

传承创新发展方面: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的建设,旨在汇聚各方资源,提升中医药在科研、临床等方面的水平,推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支持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并加快追溯体系建设,有助于保障中药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规范化发展。

人才培养方面: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药品审评审批方面:健全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加快相关制剂审评审批,有利于促进中药新药研发,推动中医药制剂的创新发展;允许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制剂在特定医院间调剂使用,能提高优质中药制剂的可及性,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三)《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

6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为契机,立足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需求,发挥标准作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作用,推动标准化战略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中医药标准化治理能力,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计划》中重点任务如下:

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强化国标与行标,鼓励发展区域与地标,有序发展团体标准。

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涵盖健康服务、中药质量与产业、信息、智能化装备等领域,明确各领域标准制定方向与重点。

推动中医药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深化标准化理论、方法、技术研究,推动标准数字化。

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应用,促进国内国际标准相互转化。

深化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团体标准管理模式,打造标准化智库,强化标准实施与评估。

夯实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基础:加强标委会管理,建设研究、推广机构,实施人才培育计划。


(四)《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此规定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药行业在标准化、规范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规定》中各类中药标准如下:

(1)中药材标准

质量评价:注重传承传统质量评价经验,综合考量多方面关键因素鉴别真伪,鼓励研究道地药材品质。

安全性控制:关注种植养殖污染对安全性的影响,对有毒中药材加强风险评估并制定质量控制项目限度。

基原与性状:基原相关名称等参考权威著作并保持稳定,变更需有充分研究数据支持。性状项综合多方面因素描述,多基原药材按性状差异不同处理。

品质研究与进口药材:鼓励研究人工与野生药材品质差异,依结果修订标准。进口药材标准审核颁布有明确规定,少数民族地区进口当地习用药材可制定省级标准。

(2)中药饮片标准

炮制与质量控制:注重传承炮制经验技术,考虑多种关键因素建立质量控制项目指标,药材来源一般应有相应标准。

名称与炮制项:通用名称命名有规则,炮制项规范炮制工艺,性状项描述炮制前后差异并与工艺协调,用法用量有一般规定,部分饮片需临方炮制。

省级炮制规范:是对国家药品标准的补充,收载地方特色饮片品规和炮制技术,继承整理地方经验,不收录科研产品和常规制剂产品。

(3)中药配方颗粒与提取物标准

配方颗粒标准:重点关注与传统汤剂质量属性一致,关注生产过程量值传递,标准制定有分工,不适宜品种原则上不颁布标准。

提取物标准:根据多种情况制定质量控制项目指标,明确提取相关信息,分析残留溶剂并确定检查项目限度。

(4)中成药标准

质量控制项目:根据功能主治、组方规律等设置质量控制项目指标。

制法与规格:制法项概括生产工艺步骤和关键参数,规格项标示内容应协调统一,制剂装量有相应规定。注册标准研究制定需符合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五)《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

7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3-5年时间,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中医药全行业数据有效贯通,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中医药数据价值,打造“数智中医药”,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意见》中相关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容如下:

辅助中医服务:释放中医医疗数据价值,推动数据融合创新,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助推中医药健康管理。

助力人才培养:推动名老中医诊疗数据共享,推进中医药教育数字化。

支撑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科学数据应用,探索科研新范式,助推技术创新。

赋能中药产业:推动全产业链数据协同,提升中药生产数智化水平。

助推文化传播与交流: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协助治理提升:提高中医医疗机构智慧管理水平,建立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支撑科学决策。

    • 分享到QQ空间